招聘過程中,當海量的求職簡歷和應聘者信息撲面而來時,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企業該如何提高運作效率?在CBD,有一家企業率先試水將AI應用于招聘工作中,推出了國內首個應用于招聘領域的AI機器人iMars小助手。
HR們抓狂
每天處理萬千招聘信息
還記得你上一次投簡歷時的情景嗎?
是打開招聘網站,輸入關鍵詞搜索相應的崗位,或者在心儀的企業端網站、微信平臺等渠道搜索招聘信息。依照顯示的郵箱地址,將簡歷及求職意向投遞出去。數日或是數月后,你的簡歷或是被撿走或是石沉大海。這一人才招聘最傳統的方式依然被不少企業沿用至今。
如何找到心儀的工作是不少應聘者頭疼的問題,但對企業而言,怎樣找到合適的崗位候選人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一問題也曾困擾著瑪氏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據瑪氏人力資源負責人Ada介紹,瑪氏招聘中心團隊目前有20位專職人員,其中有一半的同事主要負責招聘工作,同時還分管渠道管理、管理培訓生發展等細項任務。
以2017年的招聘任務為例,瑪氏面向社會提供了近1500個職位。這意味著在平時200多個工作日里,人力資源部門的同事平均每天要完成一個或一個半的招聘。因此要找到合適的人選、將職位招滿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面對每天上百個候選人的問題,負責招聘的同事常常在工作效率和候選人體驗的矛盾中掙扎。這也促使了瑪氏的人力資源管理者進一步思考是否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整體效率?
移動招聘
讓AI處理提上了日程表
2017年開始,瑪氏嘗試在官方微信平臺上開通招聘渠道,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們發現,移動端招聘的方式要比傳統招聘方式更高效、成功率也更高。例如,去年一年,瑪氏官方微信平臺上的簡歷投遞量就達到了7000多份,經過篩選,有10%左右的人可以成功入選,獲得職位。
移動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也發現了新的問題。Ada介紹,我們收到了很多優秀的簡歷,在這個過程中,也收到了很多求職者的問題,但很少有問題能得到合適的解答。
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工作人員無法抽出時間對每一個問題逐一進行詳細解答,其二則是因為許多問題的同質化程度非常高,當工作人員機械化回答重復的問題時,久而久之會逐漸失去解答的動力。
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看到了改變的契機。我們需要一個聊天機器人,幫助招聘者釋放一部分的壓力,在幫忙回答一些同質化問題的同時,更好更及時地回復應聘者。
跨界IT
自主研發招聘界的AI
盡管從HR跨界IT,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2018年1月,瑪氏依然嘗試著邁出了試水變革的第一步。Ada笑著回憶,去年年底在尋找合適的技術支持時看到很多供應商給我們提供的方案,總覺得虛無縹緲,看不懂也看不到可行性。
作為瑪氏內部創新項目的急先鋒,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人力資源部的小姐姐們變成了IT程序猿,通過自學、參與論壇等方式,不斷地積累知識。微信平臺的數據分析顯示,被瑪氏吸引而來的粉絲們,年齡介乎25-35歲之間,且大多是手機的忠實用戶。通過研究每一篇文章的瀏覽量以及隨之而來的簡歷投遞數據,人力資源部的同事們成功地描繪出應聘者的畫像,并將其作為后期開發的基礎之一。
今年3月份,iMars小助手項目通過了集團審批,www.twshmhelmet.com,開始了內部開發工作。Ada介紹,該項目于去年9月份提交,12月份就實現了簽約。在過去,瑪氏內部鮮少有項目可以如此快速地實現審批。不難看出,瑪氏尋求數字化變革的決心和行動。
調戲測試后上崗
6月份,經過三個月的系統架構組建和開放,iMars小助手有了雛形。如何確保一個智能小助手可以真正地發揮作用而不是幫倒忙?即便是機器人,也需要經歷一番調教。
為此,公司開始了內部測試。七八十位來自不同部門、不同團隊的同事,工業機器人維修,成為了首批測試員。為了提高后臺識別的準確率,內部測試員想方設法地調戲iMars小助手。Ada透露:有一個同事甚至在一個問題上用了12種方法進行測試,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測試機器人是否可以識別出應聘者的意圖。
Ada介紹,機器人數據庫一部分基于原有微信端的后臺數據,另一部分則是由技術供應商組建。后臺收集到的50萬-100萬條來自候選人的真實問題,也為iMars小助手的運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當內部測試準確率達到60%時便可以實現內部上線,對外上線的標準則是達到80%的準確率。南都記者嘗試在平臺上試用這一產品時發現,通過一些關鍵詞的抓取,iMars小助手的后臺可以很快給予回復。但目前語音功能似乎還未開放使用。從使用界面來看,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喜好,這款招聘小助手還加入了專屬的表情包功能。
我們想讓‘iMars小助手’更有范一些。多一些樂趣才能鼓勵候選人更多地使用,進而不斷提高這款產品的準確率和識別率。Ada表示,AI的職能,無非就兩個,第一個是模式識別,第二個是繼續學習。iMars小助手的投入應用將很好地展示這兩個職能。
據悉,iMars小助手先后通過4輪測試才得以順利推出。在此之前,公司未曾有任何一個部門嘗試過AI技術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