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海爾集團在山東青島以外的首個區域總部落地松江G60科創走廊。上海市政府與海爾集團昨天下午在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海爾集團、松江區政府、臨港集團三方簽署了《“海爾集團‘產城創’生態圈模式”暨海爾智谷落戶G60科創走廊合作協議》。
根據海爾集團、上海松江區政府、臨港集團簽署的三方協議,海爾將投資100億元以上,建設青島以外首個區域總部和六大核心功能板塊,打造全國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標桿項目。
海爾集團動作頻頻,持續引發各方關注。“海爾轉型,落子上海,展現的是不一般的眼光和價值。”業內人士這句點評,讓我們不禁好奇:轉型中的海爾集團為何選擇落戶上海松江?落戶后,這里將“勾畫”出一幅怎樣的高端智能制造圖景?
打造“上海創造”高地
海爾集團、松江區政府、臨港集團還將共同探索成立工業互聯網投資基金,主要面向COSMOPlat平臺生態企業、智能制造轉型提升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孵化培育,基金預計總規模20億元,首期規模10億元。
“之前,聽說海爾要在全國布局選址,我們立刻飛到了青島的海爾總部。”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告訴記者,通過深入洽談,海爾對G60松江科創走廊的認識不斷提升,短短三四周的對接后,雙方就敲定了落戶上海松江的方案。
大咖這么說
海爾集團戰略部總經理張玉波說,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選擇落戶上海,既著眼于海爾自身的國際化戰略,也將進一步借助上海在人才、信息、金融、產業集聚和對外合作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依托的智能制造。
擬設立20億元投資基金
海爾COSMOPlat作為可實現用戶終生價值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目標為用戶定義的產品就可以通過海爾互聯工廠實現生產。通過眾創匯、海達源等模塊,用戶有了定義所需產品的主動權。在這一過程中,COSMOPlat讓“消費者”又增添了一層“生產者”的含義,讓消費者與工業全流程相連。
在落戶G60科創走廊后,COSMOPlat將借助上海經濟、人才優勢,打造全球引領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輸出平臺,服務于G60科創走廊上的制造企業。不僅如此,海爾集團、松江區政府、臨港集團還將共同探索成立工業互聯網投資基金,主要面向COSMOPlat平臺生態企業、智能制造轉型提升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孵化培育,庫卡機器人,基金預計總規模20億元,首期規模10億元。
目前,海爾COSMOPlat這朵匯聚了海量資源的云,已啟動社會化服務,開放給中國所有的制造企業,為企業提供互聯工廠模式、大規模定制方案、大數據服務、網絡協同制造、智慧知識服務、檢測與認證等八大生態服務。除家電行業,這一模式至今也已有效推廣到電子、船舶、紡織、裝備、建筑、運輸、化工等7大行業。
寄望引爆物聯網時代
海爾已是國內乃至全球智能制造的引領者。不久的將來,在G60松江科創走廊,海爾將形成一條互聯網工廠示范生產線,讓家電的私人定制服務走進上海。
比如,建設一條10米長、6米寬的實體冰箱互聯工廠示范生產線,聽起來平常,卻有著推動產業變革的深刻內涵。在這條生產線上,企業和工人不再是產品生產的唯一主導者,原本處在末端的消費者,同樣也是產品的設計者和生產者,根據個人喜好進行冰箱的私人定制。
大咖那么說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表示,通過建設上海區域總部,海爾希望能夠在全球率先引爆物聯網時代。
首先,消費者在移動終端上登錄海爾定制平臺,提出自己的定制要求。隨后,這些信息被下達到工廠,生成訂單。另一頭,工廠的智能制造系統自動排產,并將信息傳遞到各個生產線。經過智能匹配、柔性裝配、模塊裝配、用戶定制、智能插單、智能檢測、定制交互等7個工站,13個節點,訂單的全程直觀地呈現在眼前。只需短短幾分鐘內,一臺私人專屬定制的冰箱微縮模型就成型……
吸引創新企業集聚
2016年,海爾全球營業額實現2016億元,實現利潤203億元,同時線上交易額實現2727億元。根據歐睿國際數據,2016年海爾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場的10.3%,連續8年蟬聯全球第一。
大咖雄心勃勃的說
“我們將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輸出智能制造領域的產品與服務,推動松江和上海的制造業企業實現快速轉型。”海爾集團負責人表示,在松江建設COSMOPlat示范線展示中心的基礎上,未來將根據實際發展情況,工業機器人維修,規劃投資建設海爾智能制造互聯工廠。
有業內人士分析,“海爾選擇G60松江科創走廊,實際就是選擇了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定位和良好的環境。”到目前為止,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范圍內還集聚了庫卡、柯馬、偉本等130多家機器人相關企業,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產業具有了不錯的基礎。
而松江方面對海爾落戶,更看重的不在于稅收,而在于其影響力。希望藉此今后能吸引更多創新企業集聚而來。
海爾選擇落戶上海,尋找的是轉型出發的新港灣,也是走向世界的平臺。假以時日,由“大規模制造”轉為“規模化定制”海爾COSMOPlat,將與Predix、MindSphere比肩,有望創造世界智能制造的“中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