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鐘,機器人把包裹送上郵政車
昨天上午,工業機器人維修,北京郵件綜合處理中心的大平臺上,60個長方形的橙色機器人來回奔波著。從雙層分揀機接上包裹再運送到郵政車的裝車垛口,每個機器人只需要8分鐘。
這個機器人名叫智能郵件搬運機器人,學名為AGV-500D頂升式智能機器人。昨天,記者在北京郵件綜合處理中心內看到,一個個機器人紛紛準備就緒,在雙層分揀機的滑道落口等候,被分揀好的包裹,由工作人員裝進對應的郵件倉儲輪車(俗稱籠車),待按鈕啟動,機器人就開始了自己的運輸任務。
在處理中心的地面上,有一個個二維碼矩陣,機器人維修,通過識別二維碼,機器人可以自己找到目的地,即對應的裝車垛口。二維碼就相當于一個坐標,為機器人指引著方向和路線。負責機器人系統開發的工作人員何涵告訴記者。
裝車垛口按照區域劃分,如A30百子灣124投垛口,是負責運輸到百子灣124投遞段的郵政車。大約10時30分,一輛空車駛入垛口等待包裹裝車,此時,負責該垛口的工作人員按下了空車按鈕,此信號一發出,在距離大約300米的雙層分揀機處,對應A30垛口的包裹開始一一落下,工作人員全部裝上籠車,再次按下按鈕,機器人一下將位于自己頂部的籠車頂高,緩緩朝著A30垛口駛去。整個過程只需要8分鐘。
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機器人,它的最大承重可以達到500公斤,而且身上的功能可不簡單,既可以激光避免障礙物、緊急制動、調整籠車方向、自動識別路線等,當機器人電量不足時,它還可以自動駛入充電格口充電。充1個小時的電,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可以使用8個小時,目前我們設置的是當電量低于40%時,機器人就會自己去充電了,等電量達到90%,它自己又出來繼續工作。何涵說。
據介紹,作為中國郵政第一套投入實際應用的智能化場內郵件運輸系統,郵政智能搬運機器人項目被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列為示范工程,并在北京郵政首次試點推廣。與物流業已經廣泛投入使用的小黃人輕型智能分揀機器人不同,智能搬運機器人主要適用于標準化作業場地少、異形郵件處理量大和人機交互環節較多的復雜工作環境,能夠大幅度提升郵件場內處理的速度和自動化程度。有了機器人智能搬運,郵件處理中心可以停用60輛電動搬運車,節省搬運車駕駛員80余人,大幅度提升了包裹類郵件的場內傳輸速度,縮短郵件場內的處理時間。人工搬運一個是受重量限制,另一個就是時間上沒有那么靈活,做不到機器人那么快速。相關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