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運行成效初顯,自2017年4月在我院運行以來,當事人批量案件立案時間從之前多則一天以上、少則半天縮短到不到30分鐘。金融糾紛類型案件審理時間平均縮短27.26天。重慶江北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趙進18日在重慶對金融案件類案智能專審平臺運行情況進行深入解讀。
重慶江北區是金融中心江北嘴所在地。金融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當地金融案件數量井噴式增長,案件復雜程度不斷上升。金融案件涉案標的額從2015年的案均10.7萬元到2017年案均63萬元,增長了488%。該院兩年多來累計受理金融案件11459件,法官年人均辦案657件。
案件數量攀升使金融審判方式改革迫在眉睫。該院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金融案件審理過程,建設了類案智能專審平臺。該平臺打造類案智慧E審和智能專審兩大系統。
據趙進介紹,智慧E審系統讓金融機構無需到法院,登陸平臺點擊生成起訴書功能,錄入相關信息及材料,即可自動生成標準的起訴狀,并在線提交法院。相關電子數據材料通過安全可靠的數據交換系統,實時提交法院業務系統審核辦理。
智能批量立案功能讓金融機構只需在平臺一張表格中填錄所需案件信息,所有案件即可實現一鍵批量立案。
對于紙制材料等非電子材料,當事人僅需將其拍照或掃描上傳至智慧E審,系統一鍵自動智能識別原告、被告等關鍵信息節點,生成電子文件、自動填錄至業務系統,告別繁瑣枯燥的人工填錄,實現電子數據自動生成、智能識別和分類。
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智能一鍵生成案件受理通知書、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和送達回證等文書材料,KUKA機器人維修,工業機器人維修,并自動生成打印郵政專遞的填錄信息。
智能專審系統則是將金融案件審判規則要素化,并自動嵌入案件審理全過程,確保法官辦案更加標準、規范。
在開庭階段,該系統可實現自動提取關鍵信息技術,通過庭審要素智能提取案件共性信息,www.twshmhelmet.com,自動圍繞雙方當事人是否存在借貸關系、是否存在違約行為以及合同中違約責任的約定等事項進行要素化整理,并生成法官庭審指引,實現庭審過程的智能化。
在裁判文書撰寫階段,該系統運用裁判文書智能生成系統收集、整理案件庭審階段的所有確認信息,自動生成令狀式裁判文書,有效提升了裁判文書的制作效率;同時,自動向法官推送相似度較高的案例,并對法官擬做出的裁判進行智能評析,有效統一裁判尺度,實現類案同判。
類案智能專審平臺還有大數據挖掘功能。趙進說,通過金融糾紛案件資金流向分析,提供特定被告大量舉債并被訴至法院的警示信息,提前做好預判和防范;通過裁判文書偏離度智能分析,裁判文書稿件出現與已有裁判規則較大偏離,系統自動向法官發送偏離度警示,并將相關情況推送至院庭長管理平臺,為院庭長開展管理提供智能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