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中國制造受益人工智能最多阿里云工業大腦已成功落地
咨詢公司埃森哲近日的一份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將助推中國經濟增長率增加1.6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將從該技術中受益最多。
這份《人工智能:助力中國經濟增長》報告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指出到2035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將在人工智能拉動下從6.3%提速至7.9%。
基于人工智能對中國經濟整體影響及行業規模數據,埃森哲還進一步解讀了人工智能對中國15個行業帶來的經濟影響。其中,制造業獲益最多,其次為農林漁業和零售業。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推動這三大行業的年增長率分別為2%、1.8%和1.7%。
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經在中國的不少行業中產生看得見的效應,尤其是制造企業正將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作為轉型升級的必需品。
保利協鑫切片事業部副總裁劉建平曾在江蘇省制造業創新發展論壇上指出,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智能制造是推進光伏平價上網的關鍵因素,在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保利協鑫和阿里云的合作是中國工業制造領域的創新示范。劉建平表示,阿里云的人工智能算法對切片生產中的數千個生產參數進行分析,找出影響良品率的關鍵變量,目前已成功提高硅片良品率1%,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相當于每年節省上億成本。
德國和日本很多人認為,中國在互聯網技術、特別是下一代人工智能上,要比他們更有優勢。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想超越德國和日本的制造很有可能。中國工程院周濟院長認為。
智能制造或成中國制造創新驅動、換道超車的機會。除了保利協鑫之外,中策橡膠、吉利、徐工集團等制造領域標桿企業也正與阿里云這樣擁有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公司合作,庫卡機器人,構成阿里云工業大腦的智能軀體。
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說,我們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發揮中國智造1%的威力,中國制造業良品率如果提升1%,就意味著一年可以增加上萬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