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AI浪潮令中國股民狂熱,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斥資610億美元買一個夢想
A股今年以來的表現落后多數亞太股市,但卻有一類股票大放異彩,他們的共同點是搭上了今年最熱門的關鍵詞:人工智能(AI)。
今年中國當局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發展,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本月工信部更進一步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力爭到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等人工智能標志性產品能取得重要突破。一連串的行動宣示中國加速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決心,A股投資者有如吃了定心丸,紛紛買進相關概念股票。
以語音識別軟件開發商科大訊飛為例,盡管盈利表現不如預期,今年以來的股價仍翻了一番,高達109倍的估值,幾乎是滬深300指數的八倍。投資者對AI的狂熱令中國五大AI代表股票的市值今年以來暴增約610億美元。
散戶對于有AI題材的股票特別狂熱,中原證券策略師張剛說。
盡管今年全球科技股表現搶眼,搭上AI題材的股票都有一波漲勢,中國股市這個板塊驚人的表現仍令分析師及基金經理頻頻示警。他們認為,許多AI技術尚在起步階段,距離對企業的獲利有實質貢獻仍需很長時間,股價上漲已脫離基本面。
散戶一窩蜂
人工智能是一個方向,但是目前在國內來講大家都處于初創的階段,機器人維修,富國滬港深價值精選基金經理汪孟海說,該基金今年以來的回報打敗約91%的同行。短期內股價的漲幅還是有一點超調。
科大訊飛自從2008年上市以來,每年凈利潤都低于分析師預估,但截至12月18日,其年內漲幅達117%,以2018年預估獲利計算的市盈率達109倍,遠高于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13倍,也超越一項追蹤在成熟市場掛牌的AI主題企業指數,其市盈率為25倍。
新時代證券研究總監劉光桓表示,像科大訊飛這樣的股票,雖然技術是好技術,但業績還沒體現出來,估值泡沫已經有了。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杰說,人工智能概念股的估值過高,因為中國的大叔和大媽投資者們不在乎盈利等基本面指標,只要跟AI有關的公司,散戶就一窩蜂買進。
中國科技部上月公告稱,百度、阿里、騰訊(BAT)和科大訊飛入選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分別負責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及智能語音等方面的平臺建設。根據政府規劃,目標在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買入有理
普遍來講大家覺得中國政府想完成的目標,信心度比較高,這可能是今年這領域受偏愛的重要原因,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謝天翎稱,她的基金目前尚未投資AI概念股,因為基金投資還是要選擇盈利預見性高的公司為主。
盡管AI的發展還需要時間才能落地,也有投資者認為,在前景看好下仍應該買進。科技股在產業初期不該用市盈率去評價,應該看營收增長速度,統一全球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郭智偉稱,科大訊飛的漲幅跟全球科技股相比并不突出,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以市盈率來看亞馬遜等公司也很驚人,接下來我會提高對中國及美國AI板塊的持股。
科大訊飛8月份在深交所設置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互動易上回復外界質疑時稱,以亞馬遜為例,其虧損近20年,估值卻達4800億美元,就是投資者對其戰略和落地執行能力的認可。科大訊飛未回復彭博新聞的詢問。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已經增長至95.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0.25%。預計到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3.3億元。
AI是整個科技板塊又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從硬件或軟體應用都會帶來新的機會,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說,他預計到2020年以后才可能看到AI成為某些公司盈利的推動力,因為必須等到5G等相關平臺的建構水到渠成。
爭相投入
不過,眼前的一大風險可能是競爭加劇。國泰中國新興戰略基金經理江宏儒說,科大訊飛的業績顯示公司仍在大量投入研發、營銷費用的階段,競爭隨著BAT等對手也開始投入而加劇,能否保持領先優勢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