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還多遠?2050年無人駕駛車占比將達70%
科技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尤其近年來,隨著智能互聯技術的迅猛發展,KUKA機器人維修,全球汽車工業也將迎來新的變革,無人駕駛新時代即將到來。
近期,在上海舉辦的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龔進峰博士表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輔助駕駛技術應用將達到50%,到2030年智能網聯汽車的裝車率接近100%。到2030年真正無人駕駛將達到10%。到2035年以后,無人駕駛車比例將會越來越高,2050年將達到50%,機器人維修,甚至70%。俄羅斯格洛納斯科研項目領導塔吉揚娜?列多夫斯卡婭日前表示,到2020年前全球上路行駛的無人駕駛汽車將超過15萬輛。
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無疑極為值得期待,尤其憑借智能技術、互聯技術的應用,地域交通狀況將得到極大改善,交通事故也將得到大幅降低。
然而,在很多人看來,由于我國汽車工業底子較薄,很多技術都走在了歐美日車企的后面,因此無人駕駛在國內普及仍然遙不可及。但事實并非如此,據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景馳的聯合創始人韓旭表示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在自動駕駛法規方面,中國和美國也在領先。中國很多的汽車品牌均較早的著手智能駕駛技術研發。
據悉,長城汽車從2009年即開始進行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究,至今已有近十年的積累,對于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的關注及研究,始于2012年,至今也已進行了5年之久。在近期的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展示了其新能源概念車XEV。資料顯示,該車在智能駕駛方面有著極其亮眼的表現,自動駕駛技術已達到L3級別,而更驚人的消息是,長城汽車計劃在兩年之內將這一技術高度再次突破達到Level4。另據消息稱,到2020年,庫卡機器人,長城汽車預計將投入300億元,用以新能源和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
長安汽車近日也有消息曝出,其已獲得了美國加州路測無人駕駛牌照,并計劃在2020年實現L3級別無人駕駛汽車量產上市。據長安汽車副總裁李偉介紹,長安近年來持續加大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資源投入,完成了傳感融合、決策控制、高精度定位等60余項技術開發,設計了數千個典型測試場景,申請了數百項專利。2016年4月,長安已率先完成了重慶到北京2000公里無人駕駛測試,水平相當于L3級別。
此外,我國汽車行業的另一巨頭吉利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也有著不錯的表現,今年5月,其發布了全新的技術品牌‘iNTEC人性化智駕科技’,而其中的G-Pilot智能駕駛技術’是人工智能在汽車產品應用的集大成者。目前,吉利在智能駕駛上的的研究已經初顯成效,預計在2020年后吉利汽車將實現高度自動駕駛,2024年后將G-Pilot系統推向新的高度。
由此可見,我國汽車行業智能駕駛技術的應用研究早已提上了日程并逐步的應用于實踐中,無人駕駛技術非但沒有落伍,反而走在了前面,因此在我國汽車品牌的努力下,我國的無人駕駛時代已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