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巡檢機器人優勢出眾,未來廣闊前景令人期待
隨著我國智能電網建設進程的推進,智能電網巡檢機器人迎來了廣泛的應用,憑借著遠超人工的全面優勢,如今巡檢機器人市場發展潛力正在不斷凸顯,未來隨著國際化戰略的穩步實施,我國企業還將帶動全球市場的快速發展。
智能電網也被稱為電網2.0,是利用各種先進的傳感、測量、控制設備和技術,來打造高速集成的雙向通信網絡,實現電網的安全、經濟、高效、節能等目標,保證新時代下企業和用戶的用電需求。
近年來,我國為推動智能電網的升級改造,投入了大量資金支持,時至今日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2017年,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國內智能電網市場規模首度突破650億元大關,今年上半年市場規模也已來到340億元左右,下半年的智能電網市場發展令人期待!
不過,智能電網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也讓如何保障電網安全成為了新的問題所在,傳統的人力巡檢早已不適應行業的發展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伴隨著機器人技術的興起,智能電網巡檢機器人逐漸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
機器人來巡檢優勢全面
巡檢機器人和傳統的人工巡檢方式相比較,其優勢及其明顯且全面。
目前,我國的智能電網線路長度已經超過100萬千米,覆蓋范圍及其廣大,在采用傳統人工巡檢的情況下,工業機器人維修,多數線路無法得到有效檢查,人工的覆蓋率始終達不到100%,雖然最終可以采用事故維修和定期維修的方式進行彌補,但費時費力不說,還無法對安全隱患進行及時預防。
人工巡檢不僅作業方式落后、自動化程度低、成本高、覆蓋率低,且缺乏數據的積累和互通,這與智能電網發展中所要實現的線路巡檢全覆蓋、故障智能自動識別,并能提供可行解決方案的愿景相差甚遠,而智能巡檢機器人憑借強大可靠的技術,則能實現對這些棘手問題的完美解決。
同時,與人工巡檢不同,巡檢機器人完全不受環境、天氣等因素影響,對于危險作業游刃有余。今年以來,包括艾云尼、瑪莉亞、云雀等在內,已有多達14號臺風對我國的電網基礎設施帶來威脅,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人工巡檢會出于生命安全考慮而無法進行,但機器人巡檢則只需一切照常即可。
國內市場需求增長不斷
基本上述這些優勢,這兩年,巡檢機器人已經在我國國家和地方的多個電站,獲得了十分廣泛的應用,以山東魯能、國自機器人、朗馳欣創、萬達科技、普華靈動、億嘉和等為代表的機器人研制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
據統計,從2016年到2017年,國內變電站設備巡檢機器人產量從559臺,已經增長到了806臺,連續兩年都實現產量大于需求量,同時國內市場規模也從3.74億元擴大到5.17億元。
預計2018年至2020年,國內巡檢機器人市場還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做出如此判斷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國家對于這方面的重視和投入正在不斷增加,國內市場需求還在持續增長。
自十二五對電力系統的改建以來,國家相繼發布了《國家電網智能化規劃總報告(修訂稿)》、《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等系列文件,計劃對智能電網投入超3000億元資金支持,并要求到2020年國內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到90%。
在國家積極投入資金建設智能電網的情況下,相關人員預測,到2020年我國變電站數量將從現有的2萬座增加到3萬座,以每年10%的改建進度來算,未來五年巡檢機器人的年需求量也將達到2000-3000臺,屆時這將是個百億級的龐大需求市場。
而當前,我國巡檢機器人的市場發展規模才達到潛力市場的十分之一,行業發展可謂剛剛起步,未來隨著市場應用的逐漸成熟,我國巡檢機器人只要保持與需求增長同樣的步調,便能取得飛躍式的進步與發展。
國際化發展前途深遠
眼下,我國企業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和走出去發展戰略,通過與眾多國際企業的合作,工業機器人維修,增強自身品牌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爭取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更大的力量。
據了解,2015年,國內已有11家主要電力企業實際完成28.98億美元的對外投資,同時,對外承包工程在建項目合同額累計超過15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7.3%;新簽合同額合計超4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8.8%;電力設備和技術出口總額達130億美元,同比增加約153%。
隨著我國海外項目的拓展,未來國外市場對巡檢機器人的需求也將邁入增長軌道,我國通過國際化戰略提早布局能夠占得先機。同時,及早的進入國際市場,也有助于在國際市場標準制定時,能有國內企業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