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道奎:傳統機器人已走到盡頭中國企業如何“彎道超車”?
9月21日,工業機器人維修,由國務院參事室、國家質檢總局主辦,新華網承辦的2017國是論壇在北京舉行。期間,沈陽市政府參事,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接受了新華網思客專訪。曲道奎認為,機器人現在正處在一個由機器向人進化的重大轉折點,機器人企業要抓住機會,實現由量向質的提升。對于未來機器人究竟會不會替代人類工作的問題,他表示,未來在生產層面上幾乎要實現全機器人化,而人類要做的是發揮智慧方面的特長。他預測,未來5到10年,中國在高技術領域會誕生很多世界頂級企業。
沈陽市政府參事,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
機器人從機器向人轉化,對企業的技術要求也更高
思客:您在其他場合提到,機器人發展將進入多技術融合時代。這幾年,我國的機器人企業發展非常迅速,從過去的幾家發展到現在的上千家。在軟件定義一切的情況下,機器人企業應該如何做,來更好地應對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
曲道奎:機器人現在正處在一個由機器向人進化的重大轉折點。首先,在技術上,它已經由過去的傳統機器設備,開始往新一代機器人發展,重點主要是在后面這個人字,人的智能、智慧、靈活性。所以,機器人的定義也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化,這個大的變化就要求我們相關的支撐技術也有一個大的變化,所以機器人現在是多種高新技術或者說前沿技術的一種深度融合。這里強調的是融合,而不是集成。集成更多的是強調物理層面,它在物理層面是一個量的簡單疊加,數量的變化。但是融合更多的是強調化學反應,它是多種跨界技術深度融合,產生一種協同效應。由于新技術的導入,機器人完全可以跟人進行合作、協作、共融。所以我們可以把現在新一代機器人稱之為協作機器人。機器人過去主要是在制造業上的應用,現在應用領域更廣闊。從生產制造到國防安全,再到消費服務,機器人已經是無孔不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機器人企業應該怎么做?
中國整個機器人產業發展非常迅猛,從2013年開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近幾年,中國機器人的研發、創新也已經成為除了歐洲、日本外,第三極的機器人產業勢力。隨著機器人在技術上的變化,機器人未來智能的提升,要求中國機器人企業或中國機器人產業要由量向質提升。要有很強的自主創新能力、自己的品牌和IP,否則質量做得再好,功能再強,也是模仿別人的,不可能把品牌樹立起來。我覺得現在傳統機器人已經走到盡頭,新一代機器人正好剛剛開始,中國的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在創新上、自主研發上要邁出一大步。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加強中國機器人企業的創新研發。
第二,從國家層面,我們要做頂層設計,有一個國家的發展戰略。中國這幾年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低水平的重復、惡性競爭,很多產品從品質、品牌到質量可能也帶來了劣幣驅逐良幣這樣一個市場的不好效應,可以說是良莠不齊,泥沙俱下。所以這也制約了中國機器人再邁一個臺階。所以需要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營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
第三,要求中國的企業針對自己的實力,根據自己的特點準確定位企業的發展。因為機器人是一個三高行業,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要求技術密集度高、人才密集度高、資本密集度高。但是中國的很多企業恰恰是三低,既沒有人才,沒有技術,又沒有錢,可是還要做機器人,這實際上是很難的。
最后,中國機器人千萬不能走過去的老路,通過勞動密集、低成本、低品質來競爭,未來機器人的競爭將更多是功能、性能、品質、品牌的競爭。這要求中國的企業要在創新上加強,要在品質上加強,真正形成有價值的競爭,而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這一點對中國企業尤為關鍵。
曲道奎:中國的企業要在創新和品質上加強,真正形成有價值的競爭。
機器人會替代低技能工作崗位,未來人類工作要升級
思客:很多研究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推進,許多工作將被自動化,而這種變革的深度和廣度將會是前所未有的。你認為未來人類的工作真的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曲道奎:實際上現在已經開始了,機器人在制造業里替代低技能的勞動者,尤其是在一些危險、臟亂差的惡劣工作環境。一方面是由于《勞動法》等國家各種法律法規保護。另一方面,從社會發展來講,人類應該有一個很好的工作環境、生活品質,所以必須由機器人替代人類在這種環境下工作。
另外,中國過去有大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用機器人來替代也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更關鍵的是,我們正處在制造模式變革的時代,未來在智能制造或工業4.0時代,整個生產制造過程就是一個物聯系統。在物聯環境下,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機器人比人類作為一個直接的生產要素優勢更明顯。更關鍵的,人在這種物聯環境下,不可能跟其他設備進行連接。所以,從制造模式來講,生產層面幾乎要無人化。那人做什么?發揮人類在智慧方面的特長,比如設計、研發、創造創新、管理等,F在除了原來的人力勞動力之外,又有一個勞動力,叫數字勞動力,機器人就是典型。所以將來在生產層面上幾乎要全機器人化、全智能化、無人化。這一類的工人,可能就面臨下崗或者轉崗,這是必然的,在制造業這種趨勢已經出來了。但是我們不需要害怕,因為這就是一個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到了這個時代,自然而然這些人要退出直接的低技能、低知識、低創造力的工作。但這又帶來另外一個問題,一個社會問題,這些人怎么辦?從長遠來講,有各種社會保障體系或新的就業崗位誕生。但最困難的就是在這個轉折點上,突然這么多崗位被替代掉了,這么多就業機會沒有了。所以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從國家層面,要認識到這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問題是必須面對的。我們要擁抱,不能躲避,既然這是一種現實、一種趨勢,那國家可能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相應的措施。第一,在整個社保方面、工資保障或是下崗轉崗過程中的社會基本生活保障,國家要有所作為。第二,我們要有一套新的教育體系,對這些人怎么進行培訓,怎么進行新的就業前期輔導等。還有一點,個人要積極看待,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加速自己就業或為將來就業的轉型升級做好準備。
中國手機不及iPhone?且看五年后
思客:今年是iPhone十周年,這兩天蘋果也是剛剛發布了有史上最貴頭銜之稱的iPhoneX。有人說,此次發布會是史上最缺乏心意的蘋果發布會。華為內部人士表示:看完蘋果的發布會,大家的壓力并沒有這么大了。您覺得現在國產手機和iPhone相比是不是已經沒有什么差距了?國產手機在人工智能領域應該如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