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機器人可以預測人類行為,“有禮貌”地在人群中穿行
讓機器人能夠在人群中正常行走,這看似簡單的需求,背后其實有很多技術難點。其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避讓問題。避讓問題并非只是讓機器人檢測到周圍有物體就緊急剎車,這其中還涉及到一個緩沖和互動的問題。緩沖問題,也就是要避免急走急停,否則容易引起人類的驚慌和躲閃不及;互動問題,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就是說當有人迎面走來時,到底應該如何避讓:首先,你需要有一個避讓的表示,跟對面的人達成默契之后,才可以正常避開。這一點,其實連人類都時長做不到。問一下自己,有沒有跟對面的人左閃右躲卻就是錯不開身位的時候?本文編譯自NewScientist原題為Wecanprogramrobotsnottogetallupinourpersonalspace的文章。
如果機器人想要與我們人類友好共存,那它們需要懂得空間的重要性。軟件升級可以幫助機器人在購物中心等人潮擁擠的地方進行導航,這樣就不會沖撞到周圍的人。
法國圖盧茲大學的HarmishKhambhaita和RachidAlami想要設計出一款機器人,它可以模仿人類的方式行進,如在洶涌人群中穿梭、不干擾成群結隊的團體、尊重私人空間等。Khambohaita表示:機器人必須思考推斷人類可能做出的行為并做出反應。
這看起來可能與無人車類似,工業機器人維修,但人類比交通狀況更加復雜難測。Khambohaita說:我們知道道路向何方延伸,知道過境點收費站的位置;然而在室內,路徑沒有預先規劃。每個人都可以到處走來走去。
想要知禮守禮,機器人首先需要升級導航系統。機器人行進通常是一個兩步走的過程,首先它們試圖預測其他對象將在哪里出現,然后規劃自己的移動路線。如果在這兩步之間出現了意外移動,那機器人的軟件程序可能會因此凍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HarmishKhambhaita和RachidAlami的團隊編寫了新的軟件程序將兩個步驟組合起來,所以機器人可以不斷調整規劃自己的前進路徑。兩臺激光掃描儀讓他們的機器人可以檢測到家具等物體,而運動捕捉系統則會利用縫合在人頭盔上的標記以追蹤志愿者的位置。每十分之一秒,機器人都會啟動掃描程序以發現周圍環境的變化,然后更新其預測與前進軌道,在這過程中,KUKA機器人維修,它們依舊一絲不茍、嚴謹守禮。
該團隊在一個15×20米的走廊上測試他們的機器人。走廊的兩側布滿房間,當有一個人朝機器人走來或是有兩個人從不同方向經過時,它們可以避免發生碰撞。當有人恰巧推門而出時,機器人也可以表示禮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