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洗稿”成優質,這是十萬加被黑最狠的一次
你有沒有聽說過機器人寫稿?
對媒體人來說,這都不算是新聞了,很多人工智能公司出過類似項目,但大多停留在PPT演示階段。
說媒體人沒有危機感,那是假的。值得安慰的是,外國搞過很多次盲測,讓讀者讀兩篇同樣主題的稿子(一篇機器人寫的,一篇真人寫的),結果大家明顯更喜歡真人寫的(理由一般是文筆更好,邏輯順暢,有情感共鳴)。
這是有對比的情況下。如果不給你對比的機會,直接推送機器人寫的呢?
按照現在各內容平臺都往機器算法、個性推薦上走的尿性,機器人寫的稿子,最懂機器推薦的邏輯,被推薦的可能大大超過真人寫稿。很可能你現在打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這些內容APP,滿屏的熱門標題黨,甚至都不是真人攢出來的了,而是機器人。
這不是我信口胡謅。這兩天看到一條新聞,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微軟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為了驗證寫稿實力,悄悄在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兩個平臺注冊賬號,已經發了幾十篇文章,閱讀數相當不錯,甚至還有一篇十萬加。
近日在某媒體產品發布會上,www.twshmhelmet.com,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自身總監曹文韜作為嘉賓,在介紹小冰在媒體上的運用時,才把這件事透露了出來。
據曹文韜介紹,小冰在今日頭條和百度百家上的賬號分別叫萬物皆媒和頭條新視角。十萬加的文章誕生在百度百家平臺,題材是娛樂八卦。
在這些所謂智能算法、個性推薦的內容平臺上,機器稿出了十萬加,真人稿只有幾十上百的閱讀,到底是誰的問題?
我知道你想說,也許就是機器人稿子質量好呢?熱點出來的時候,機器人寫稿效率高,熱點追得快,傳播量自然就大。
有興趣的可以去今日頭條和百度百家上找這兩個號,看看文章的具體內容。我敢說,不用對比同題材真人稿件水平,你就能得出判斷。
所謂機器人寫稿,其實叫機器人洗稿更準確,它們會抓取全網閱讀播放量高的內容,把文字打散重組,避過平臺由機器判定的抄襲審查(機器人抓機器人,想想也是挺逗的)。
搜索同類標題,機器人洗稿排在第一條,被抄襲的原創已經不知是哪一個了。真是媒體人的悲哀。
你想啊,平臺的智能算法也是靠監測全網閱讀播放數,www.twshmhelmet.com,來判定什么內容受歡迎呀,被機器人洗過的稿,完美符合平臺的優質稿件標準,當然會獲得大量推薦。
結果,你的首屏就充斥著這些平臺推薦給你的優質稿件;真人寫的稿子,在平臺推薦機制眼里,那才真是垃圾信息呢!
可見,這些平臺的十萬加,不是由讀者意志選擇出來的,而是被平臺推薦機制制造出來的。面對滿屏的優質稿件,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讀者能做的,無非是一個麻木的點擊。
戲哥好奇的是,點擊(閱讀)數只是一個參考指標,還有評論呢,十萬加的人中,真正看完這篇機器稿的讀者,有什么感想?他們真的覺得可讀,有價值嗎?
在翻這篇十萬加的評論時,筆者也有有趣的發現。
評論胡拼亂湊、驢唇不對馬嘴都好理解,因為內容確實亂到沒法看。
讓人覺得有意思的是,評論中居然出現了文中壓根沒提及的范冰冰,范冰冰和郭晶晶也幾乎沒有聯想關聯度;期望嫁給愛情,而不是利益,貴圈真亂這樣的評論,也是典型水軍會用的萬能評論。
區區十條評論,倒有半數是水軍。
機器人小冰做這種內部測試,沒什么必要刷數據刷評論,要刷的話肯定條條十萬加更有新聞性。那這些水軍是哪冒出來的呢?這些平臺的數據和評論,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之前就有電商運營跟筆者說,他們在今日頭條上的投放效果差得驚人,我們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分析今日頭條用戶的商業價值《今日頭條上的用戶,到底都是一些什么樣的人?》)。現在種種跡象都表明,不僅是質有問題,量也頗有水分。
更讓人悲哀的是,未來可能我們真會像科幻小說中描繪的那樣:
完全由機器決定人類看到什么,說什么,甚至做什么;從肉體到思想,我們都將被機器馴服退化,而這還被認為是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