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若讓AI照顧老人,我們活著還有什么尊嚴?
隨著《創新中國》第一季我的路在北京舉行首映,環球網記者采訪了該片出品人之一李開復。當談及技術創業時,李開復表示,高科技創業只是所有創業的冰山一角,只占5%,另外95%的創業應該要更接地氣。
所謂更接地氣的創業,李開復認為,這些領域應能提供更好的服務,找到人工智能無法做的事情,像是關愛型、人與人交流,服務型的創業,例如能幫助按摩師和月嫂的服務、提供精致咖啡、或更好的導游體驗。我鼓吹了非常多次,但很少真的被聽進去。
談到雙創、高新創業時,庫卡機器人,許多人認為上述這些創業領域不值一提,但是有沒有換位想想,1000位創業者中,真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做BAT嗎?能做類似的創業,其實應該只有1000人中的5~10人,最后能夠成功的,又是1000萬人中5~10人,李開復強調,每一位創業者都要做BAT,真的適合嗎?
李開復認為,應該更多考慮未來人工智能取代50%以上的工作機會之后,就業的問題應該何去何從。當白領和藍領大量被取代的時候,當人們不再需要執行重復性的工作內容時,這些下崗的人,應該要去做什么行業,這些工作類型更應該被支持。
盡管如此,隨著市場上諸如微軟小冰等模擬人類情感的人工智能陸續出現,能夠寫詩、主持、唱歌,難道人類在這方面不會面臨另一波的取代潮嗎?
對此,李開復表示,機器是可以了解大部分人的行為,也可以模仿大部分人應有的情感,只要能夠用非常客觀的函數來描述,AI就能做出來,AI是純理性的,但它只是模仿感性,并不了解自己所說的話和做的事情。阿爾發狗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下圍棋,語音陪聊也只是根據過去的數據來猜它應該怎么說,讓你認為它是有溫度的。
小冰這一類的工具有沒有價值?是有價值的,幫公司做很好的客服,同時也不排除有一些人喜歡跟機器陪聊,但這些不能取代所有我認為真的有溫度的關愛型的服務業。他說。
李開復進一步說明,日前一位養老業的創業者問我,有沒有考慮做養老的機器人,原則上我反對。
陪伴老人是我們這些年輕一點的人的責任,倘若自己不能做好這件事,應該找別的人來做,讓機器人照顧老人,我們這些人還有什么尊嚴活在世界上呢?有些事情真的應該留著讓人做,機器不適合做這樣的事情,這是我的看法。李開復說。
值得一提的是,李開復還提醒,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要錯一次就會失去所有的信任。為什么AI模仿不了人類?因為你跟AI交朋友,或接受一個機器人的愛,只要一次意外,它若做出無厘頭的事情、做出違反人應該做的事情,無論是不重視道義友情或者其他狀況,庫卡機器人,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這都會使我們終生失去信任它的機會。李開復認為,未來十年、二十年,機器人都無法擁有充滿溫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