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機器人市場需求火熱“靈活性”仍有待提升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快遞機器人日漸成熟,從實驗室走向現實生活已經不再是夢想,一些與快遞有關的黑科技也初露端倪。人工智能已然成為2017年最熱門的領域,其在強大數據運算能力支撐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物流業也得益于人工智能的發展,出現了顛覆性的變化,但其靈活性仍有待改進。
云計算、物聯網以及人機交互等技術的發展開啟了人工智能時代。物流機器人主要用于滿足碼垛、搬運、卸垛、送貨環節和一些物流其他方面的應用,機器人在其中每一個細分領域都蘊藏著無限的發展潛能,市場需求火熱而規模巨大。除亞馬遜、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布局智能機器人以外,一些專門研發機器人的公司也紛紛涌現。有數據顯示,2016年,物流倉儲機器人的全球銷售額達到了19億美元,根據研究公司Tractica的預測,到2021年之前,其市場將高達224億美元。而以去年4萬臺物流倉儲機器人的出售量,預計2021年的出售量將達到62萬臺。
電商巨頭對于機器人與行業的結合有一種天生的敏感。亞馬遜早在20年前就著手布局智慧物流體系,2012年完成收購Kiva,開始打造全新的亞馬遜機器人(AmazonRobotics)。
另外,亞馬遜還啟用了多種自動化技術,包括搖臂機器人、Kiva機器人、智能運算推薦包裝等。其中僅Kiva機器人,亞馬遜就已在全球部署了10萬臺用于存儲和揀貨。經歷了幾代技術更迭和優化,新一代Kiva機器人的機身更低,可以托舉起更大的倉儲空間,它的行進速度也更穩定。
反觀國內,電商巨頭京東除了布局倉儲機器人,還開始使用配送機器人,無人機送貨更是于2016年落地應用。
阿里巴巴CEO馬云對于智能物流的期待很高。他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物流行業變革最大的挑戰,是很多快遞人員都會失業,因為有了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
京東物流相關人士也表示,目前京東裝備了物流機器人的倉庫存儲效率是傳統橫梁貨架存儲效率的5倍以上,并聯機器人揀選速度可達3600次/小時,相當于傳統倉儲作業效率的5-6倍。此外,庫卡機器人,京東還不斷挖掘智慧物流機器人在商用領域的需求,衍生發展出京東植保無人機、巡檢機器人等多種場景下的商用機器人機型。
今年上半年網上關于申通分揀機器人小黃人的視頻受熱議,大家紛紛為小黃人的熟練作業點贊。然而,業內普遍認為,現階段機器人在運動層面上尚顯不足,其能效比、靈活性仍遠遠達不到人類肌肉群協調動作的水平,十分脆弱。
據專家介紹,其實現在不少機器人的智力還相當有限。對此,申通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德庚表示,未來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將參與物流輔助工作,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物流機器人行業要想增強核心競爭力,有所突破,必須從兩方面進行完善:一方面要更懂產品,對機器人產品有更好的理解,實現更低的成本,較高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更懂應用,離客戶更近,從客戶的角度去做物流規劃,分析客戶的痛點和問題。
盡管目前整個中國的倉庫自動化滲透率不到20%,用機器人取代人工,提高升級倉庫自動化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多功能機器人離我們的日常生活還很遠,尤其在自然語義理解方面,機器人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在未來,工業機器人維修,會有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從揀選機器人開始,像分揀、包裝、配送等層層完善,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以點到面,應對不同的物流環節,還有廣闊的區域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