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患者的福音人工智能系統助于快速篩查眼疾
基于眼科AI疾病篩查系統的發展,人們有望在2018年得到更快捷、更便宜的眼部疾病診療服務。人工智能系統有望比現在更快、更準確地檢測出三種眼部疾病,從而節省人工成本。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可以準確識別患有以下三類眼部疾病的人的視網膜圖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和老年性黃斑變性。
為訓練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能力,眼科AI疾病篩查系統被輸入了超過50萬份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類視網膜圖像資料,其中包括中國人,馬來西亞人,印度人,西班牙人,非裔美國人,KUKA機器人維修,北美地區的高加索人,澳大利亞人,墨西哥人和新加坡人等。這使得該系統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全面人類視網膜圖像數據資料的人工智能眼部疾病篩查系統。
這項研究是由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SNEC)、新加坡眼科研究所(SERI)、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聯合美國、澳大利亞、中國、中國香港和墨西哥相關機構聯合進行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本月的美國醫學協會雜志上。
這套眼科AI疾病篩查系統已做過第二輪測試,還有另外兩輪測試需要進行。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主任醫師、資深研究學者WongTienYin教授對記者說,下一步針對眼科AI疾病篩查系統的訓練,是將健康的視網膜圖像輸入到人工智能系統,來預測病人將來會是否有可能罹患眼疾。Wong教授表示,這套眼科AI疾病篩查系統最早將于明年年底推出。
這套系統一經面世,將比從業多年的專業驗光師更準確,因為這套系統能夠識別復雜的結構和模式,而這些都不是肉眼可見的。他補充說。
運用這套眼科AI疾病篩查系統,結果的獲取將是瞬時的,這將減少驗光師80%的工作量,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騰出時間處理其他工作內容。新加坡眼科研究所主席Wong教授說。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視網膜血管受損并導致視力喪失的一種疾病,是導致成年人可預防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超過40萬新加坡人罹患糖尿病,其中1/3的病人并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到2050年,新加坡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將達到100萬人,庫卡機器人,并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也將超過20萬人。這將是今年患者人數的兩倍。Wong教授說。
現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可以通過參加新加坡綜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計劃在18家綜合性醫院進行視網膜檢查。檢查結果將被送到新加坡全國眼科中心與陳篤生醫院進行病理分析,這使得病人需要等待一天的時間才能拿到相應的檢查結果。每次檢查將花費8-12美元,如果沒有醫保的話,醫院將收取25-30美元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