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德機器人的產業叢林中,剛進駐不久的廣東埃華路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埃華路”)顯得有點特別。
與其他從草根崛起的企業不同,廣東埃華路有著中意高端智能制造的特殊“血統”:由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與意大利EVOLUT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布局廣東開拓市場,預計今后三年產值將以每年100%的速度遞增。
“要做百年企業,需借用世界資源變身國際性企業。”廣東埃華路的雄心來自于國產機器人出貨量第一的埃夫特的全球化布局。近年來埃夫特除了在國內市場銷量持續增長,還大舉進軍海外,去年連續并購了兩家意大利機器人公司,還與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合作,搶灘人工智能領域研究,逐步構建起國際供應鏈和創新網絡。
落戶在機器人產業火爆的順德,連接意大利乃至歐美的先進制造業資源,廣東埃華路將如何發揮協同效應?又將如何攪動順德智造產業江湖?
看好廣東市場力爭每年產值翻番
順德陳村,萊茵工業園,這里的定位是要吸引一批歐洲的中小企業進駐。具有中意“血統”的廣東埃華路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廠房內,專業技術人員忙著調試剛完工的工業機器人,程序研發人員為客戶設計了智能車間架構,這些研發人員幾乎都有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工作的經歷。
“埃夫特工業機器人40%銷量在廣東,廣東又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發展最蓬勃地區之一,我們現在是54人的規模,明年要達到130人。”廣東埃華路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黎廣信指出,公司擴容是因為產能在增加,預計到明年公司產值會達到1.3億元,預計今后三年產值會以每年100%的速度遞增。
談到為何看好廣東埃華路發展,黎廣信表示,這是一年前埃夫特收購意大利EVOLUT的戰略合作中,雙方達成的共識:埃華路成立的宗旨不是去分割埃夫特集成商已有的蛋糕,而是去協助埃夫特探索與和開拓高端應用的藍海,形成市場增量。
當時,埃夫特與EVOLUT宣布成立合資中國子公司,即埃華路中國。合作雙方提出成立埃華路,首先是汲取二者的技術養分,特別是EVOLUT的機器人工程技術、數據遙距傳輸技術、離線編程系統、人機互動界面、3D立體視覺技術等,在中國工業機器人相關行業應用領域確立國產機器人技術先發優勢。
具體來說,就是合作雙方一方面是基于工業4.0理念,面向特定行業整合機器人智能作業技術,加強IOT的智能傳感和數據采集技術,為客戶提供智慧車間成套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基于已有的若干行業大量機器人應用工藝經驗,按特定的規則進行代碼化形成工藝專家系統,為埃夫特即將啟動的下一代智能作業機器人平臺的開發提供原始的工藝數據積累。
“很多人都擔心中國公司到海外并購,就是亂花錢,對企業發展沒任何意義,這是一種錯誤理解。”黎廣信介紹成立廣東埃華路是合資模式,是借用對方優質資源。“我們在定下合作方案后,并不擔心這個只是財務投資,因為技術永遠都存在更新,只有新技術才有價值,這是一個中外團隊合作共贏的項目。”
利用全球資源搶占智造制高點
在組建廣東埃華路之前,埃夫特首先在安徽蕪湖建立了總部,并配備了生產基地。
“與蕪湖總部產品相比,廣東埃華路今后研發的產品會更接地氣些,會更多照顧本地產業。”黎廣信表示,未來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按照行業劃分,廣東埃華路將面向衛浴、五金、3C、建材等家居用品生產企業。
在廣東埃華路的員工看來,借用來自意大利乃至全球資源,會讓企業有能力應對市場變化。“某種意義上說,意大利的產業體系與廣東比較相似,在汽車設計、陶瓷、家具生產等方面有自己的優勢。”
廣東埃華路的國際資源正來自于意大利EVOLUT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目前通過有效的系統串聯,實現整個集團數據共享,幫助中方企業調整經營思路。“現在國內對工業機器人認知,都緊盯著核心零部件開發,但人工智能(軟件)才是工業機器人未來。”黎廣信坦言,機器人真正要實現爆發性增長,一定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突破。
為了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突破,廣東埃華路借助總公司的資源,不僅利用上海的研究團隊為其量身定制工業機器人“大腦”,更與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的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建立合作關系。它們還有一個宏大計劃,希望今后借助大數據運用,將用戶運用體驗進行收集,最終總結后形成專家包,讓今后使用者能更便捷地操作。
“埃夫特如果要做百年企業,一定要建成國際性企業,我們現在至少搭建了一個平臺。”黎廣信指出,企業建全球化的供應鏈、客戶網、研發機構,既是為企業爆發性增長找到方法,更是利用外企全球資源抵消經營風險。
順德工業機器人產業有望緊追上海
黎廣信2008年來到佛山,在入職埃夫特之前,是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高級市場經理,專門負責家電、3C等領域,對佛山產業機器人應用的需求可謂十分熟悉。
在他看來,把工業機器人產業進一步做大,順德前景廣闊。“大可以與上海等國內領先城市比一比。”
“首先我建議政府扶持相關企業,將機器人本體制造做強做大。”黎廣信算了筆賬,首先美的庫卡的合作模式一旦在順德開工,年產量預計是3萬臺,國際知名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日本安川機器人,它在杭州的制造規模每年就1萬臺,擴容后預計最多15000臺,日本川崎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單個基地年生產能力大概5000臺,“可以說,兩三年后,我們的機器人本體制造能力可以緊追上海。”
黎廣信指出,除了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外,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順德還有引以為豪的機械裝備制造業,目前該產業產值已經達到2000多億元。“如果通過改造升級為‘機械+機器人’的生產模式,產業產值再增加200億元不是問題,像伊之密、科達節能等本土企業,都可以用智能制造提升企業制造能力。”
當然,黎廣信認為,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如果順德與上海就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相比,順德還有一個優勢是上海所不具備的,即順德在智能制造的服務方面走得更快。
“我們現在有互聯網+博覽會,有工業機器人培訓和展示,有國際級的機器人學院和示范中心,還有機器人大賽。此外,在本地的機器人企業,已經把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做起來了,諸如機器人保養、零配件供應等,而上海在工業機器人服務方面目前只是把展覽做好了,但服務的廣度、深度還不夠。”黎廣信分析。
按照廣東埃華路的設想,公司預計組建機器人實踐中心:與其他機構只有一兩臺機器人,只學習工業機器人構成等內容有所區別,該公司希望將中心變為實操機構,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這既是為順德工業機器人產業做推廣,同時也幫助企業拓展供應鏈和客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