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6歲的洪先生是來自安徽蕪湖的一名裝修工人,大約6年前,他做工勞累后常常感到渾身乏力,早上起床時尤其明顯,還伴有頭暈、惡心等癥狀。在家人的敦促下,洪先生前往當地醫院就診,檢查顯示肌酐升高,約200umol/L,對癥治療后,癥狀并沒有明顯好轉,尿量持續減少,肌酐進行性升高,最高達1300多,被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遂轉到南京總醫院進行透析治療。病情好轉后,洪先生只能繼續靠透析維持生活。長期的血透不僅極大地影響了洪先生的生活質量,也給家人也造成了不小的負擔。
實際上,早在2010年剛剛確診腎衰竭時,家人就動了腎移植的念頭。洪先生是家中唯一的兒子,上下還有三個姐妹,兄弟姐妹之間感情很深,大家都愿意為他捐腎。洪先生考慮到當時姐妹三人都正值壯年,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力,自己的病情也沒到那個程度,再三斟酌還是選擇了透析治療。直到去年2月,洪先生的腎功能急劇惡化,肌酐高達1300umol/L,身體差到上樓都困難,機器人維修,無法工作和正常生活。醫生告知,洪先生的病情已經進展到尿毒癥期,經家人商量決定進行親體腎移植。
洪先生和家人一起來到南京鼓樓醫院泌尿外科,進行了一系列身體檢查和配型檢查后,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最終確定由最小的妹妹作為腎移植的供體;之后又經過一系列的材料準備和各級衛生部門的嚴格審批,前前后后歷經半年多的時間,終于在今年10月順利完成了親體腎移植手術。
作為南京僅有的三家擁有腎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泌尿外科不僅擁有強大的醫護團隊,過硬的醫療技術,還于2014年在江蘇省地方醫院系統中第一家引進達芬奇機器人(全稱為機器人輔助內窺鏡手術操作系統),并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躋身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量全國前十,泌尿外科主任郭宏騫教授個人的手術量更是多次名列全國前三甲。
據悉,此次的活體腎移植手術與以往不同,依托于強大的軟硬件和豐富的手術經驗,醫生采用了達芬奇機器人為供體取腎,這在南京鼓樓醫院也屬首例。與開放手術相比,機器人手術對于供體來說創傷小、恢復快;對于醫生來說,機器人手術放大倍數更大,操作醫生的視野更加清晰,且相較于傳統腔鏡手術,機械臂更加穩定和靈活,能夠360度轉動,使得手術效果更加完美。
10月19日,機器人取腎手術和洪先生的親體腎移植手術同時進行,在郭宏騫教授團隊精準、熟練的操作下,機器人維修,達芬奇機器人將洪先生小妹妹的一枚腎臟完美取出,傷口僅7公分(傳統開放手術傷口一般達25公分),繼而迅速移植到旁邊手術臺上的哥哥體內,手術前后歷時不到4小時,進展順利,被取出的腎臟冷缺血和熱缺血的時間極短,有利于患者術后腎功能的恢復。
術后三天,洪先生的妹妹便康復出院,身體各方面恢復良好。洪先生術后一周便可以下地走路,肌酐恢復正常,各項指標也趨向良好,在院觀察三周左右,無特殊情況便可出院回家繼續康復,術后注意按時用藥并定期復查,監測排異反應,同時避免重體力勞動。
南京鼓樓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郭宏騫教授介紹,由于腎源缺乏和審批困難等一系列因素,目前科室每年的腎移植手術量約在30多例,其中親體腎移植占一半,大多數是由配偶或者兄弟姐妹捐獻腎臟。此次達芬奇機器人用于親體腎移植手術在江蘇省尚屬首例。南京鼓樓醫院特批了10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用于親體腎移植的免費名額,用于幫助有需要并符合條件的腎衰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