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如火如荼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發展略顯遲緩。服務機器人并缺乏前景,只是應用市場難打開。但行業掣肘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突破,在推崇技術創新以壓低成本的同時,把握市場風口也是企業尋求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機器人民用領域沖鋒陷陣產品市場卻難打開
近幾年,隨著傳統制造業紛紛走上轉型升級之路,機器人成了其不可或缺的沖鋒軍,向工業及民用市場迅速擴張。但相比如火如荼的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卻略顯遲緩。據業內預計,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462億美元;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服務機器人并缺乏前景,只是應用市場難打開。
成本高、性價比低與產品同質化已成為制約機器人企業打開消費市場的關鍵掣肘。如何打破這三大發展魔咒也成了服務機器人落地市場的關鍵。但這三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突破,KUKA機器人維修,在推崇技術創新以壓低成本的同時,把握市場風口也是企業尋求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養老難題成爆發風口醫療機器人迎黃金發展期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國,如今正在全面邁向老齡化階段。面對用戶規模越來越龐大的老齡人群,眾多一對夫婦卻要面臨4個老人的日常照顧問題,養老正在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推動了智能醫療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同時護理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遠程醫療服務機器人等不同服務類型的機器人正在涌現出來,也只有他們才能真正幫助我們解決養老難題。
據WinterGreenResearch預測,醫療機器人中占據主流的康復機器人和手術機器人行業規模將分別將由2014年的2.2、32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32、2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分別為46.6%、29.9%,前者增速更快,國外手術機器人市場份額和技術壁壘相對較高,結合我國老齡化人口機構來看,我國康復機器人將會迎來前史無前例的黃金發展機遇。
與零售碰撞火花商場機器人助力服務升級
當前,電商業已經從初期的博眼球發展到注重服務體驗的階段,而機器人正是踩著這個節點進入零售行業。經過最早期的單純用機器人做噱頭之后,零售商家和機器人廠商都不約而同逐漸開始轉向關注零售場景下如何更好地為顧客提供服務。
采用商場機器人除了可以吸睛,還可以代替一部分傳統的服務職能和崗位,為顧客提供一些甚至比過去更專業的服務:當顧客進入或離開商場時,機器人可以主動迎客及送客,協助商場工作人員解答顧客問題;其擬人化的外形設計和機智幽默的對話會大大提升顧客的互動量,更容易使顧客接受其推薦的產品;可以利用顧客在商場的碎片時間,向顧客提供小金額、需求頻度較高的商品購買服務;在客流量較大時,可為顧客打印排隊碼號,引導聚集人群分流。
打破家居壁壘家用機器人更接地氣
對于智能家居,業內人士還是比較看好的,而這一市場的發展空間還是極大的。但在人們如火如荼的鉆研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傳統硬件的時候,也有人表示機器人是智能家居的最后一把鑰匙。作為一個囊括了多項AI技術的綜合體,智能家居機器人的職能不僅僅是陪護,它有著擔任生態圈控制中心的極大潛力。
在家居生態圈中,機器人的首要責任就是滿足人們清潔家庭、感情陪伴等基本需求,在這之外,機器人也要能夠擔任家庭信息的反饋者與建議者。在未來,機器人更多的是擔當一個智能管家、智能助手的存在。但目前市面上的家用機器人能夠達到這樣水準的可謂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與此同時,在我國,擁有智能家居產品的人數都不到5%,機器人維修,更何況是機器人的普及率。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國相關企業的產品研發力度欠缺,另一方面則顯示了這一市場的巨大缺口。
,工業機器人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