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億收購銀隆,員工持股,中報利潤+12%,利好扎堆中,最亮眼的還是董明珠持股格力1.3%。
8月18日晚上,停盤半年的格力電器連發35條公告刷屏深交所,一口氣發布了130億元增發收購珠海銀隆、100億元定增、員工持股計劃和公司半年報,還有一堆審核評估報告,以信息轟炸的方式強勢回歸A股。
35條公告!三屏都打不住,這么多利好一次性釋放,不知道復盤后的格力是漲停,漲停,還是漲停呢?
1、130億元收購銀隆
格力電器對銀隆全體股東發行格力股票收購其持有的銀隆100%股權,交易對價130億元。發行價按停牌價17塊打9折,再加上分紅除權,發行價每股15.57元,總共發行8.35億股,鎖定期為12個月。
按照格力發布的審計報告,機器人維修,銀隆凈資產為38.8億元,2015年營收38.6億元,歸母凈利潤4.5億元。銀隆方面承諾,銀隆2016、2017和2018年三個財年的實際凈利潤不低于7.2億元、10億元和14億元。
以130億收購價計算,銀隆估值28倍。即使按照2016年承諾的7.2億元凈利潤算,估值也有18倍,遠遠超過格力8.3的市盈率。銀隆的凈資產收益率為12%,而格力凈資產收益率是27%,要追上格力需要翻倍不止。
2、100億元定增
格力電器為并購同時啟動配套融資,向大股東珠海格力集團、員工持股計劃、廣東銀通投資、中信證券等8家特定投資者定向增發6.42億股,發行價同樣是15.57億元,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00億元。
兩次增發相加,格力此次總共增發約14.8億股,占原有股本60.16億股的25%。募集資金230億元,總股本從60.16億增加到75億。按停牌前的股價17.7元計算,格力電器市值從停牌前的1066億增長到了1327.5億元。
100億的定增第一大主力是格力集團,斥資41億元認購2.68億股,其次是員工持股計劃,認購1.53億股,總額23.8億元。銀隆第一大股東廣東銀通拿出10億元認購了6422萬股。格力集團原持股10.96億股,增發完成后,格力集團持股比例不變,仍為18.2%,穩坐第一大股東。
格力此次提交的重組方案尚需深交所審核,通過后才能復盤,漲停板還得再等幾天。另外,此次重組還需要國資有關部門、股東大會審議和商務部的批準,目前還存在不確定性。
3、員工持股23.8億元,董明珠出資9.37億元
公告顯示,格力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發行對象不超過4700人,其中包括董事長董明珠、常務副總裁黃輝、董事孟祥凱、副總裁望靖東、副總裁莊培、副總裁劉俊等8名高管,高管認購比例占44.2%,持股鎖定期為36個月。
高管出資認購方案
其中董明珠個人出資9.37億元,一個人的錢就占了員工持股的39.5%。董明珠這次增持6015萬股,加上之前持有的4428萬股,增發完成后董明珠個人持股格力1億股,持股比例從目前的0.74%上升到1.3%,一舉超過前海人壽成為公司第四大股東,話語權僅次于格力集團,個人控制力達到巔峰。
董姐的錢從哪來?2015年她的董事長年薪就有691萬元,她手上持股格力4428萬股,每股分紅1.5元就是6650萬,這還只是2015年。再加上這么多年的股息,10億元根本不在話下。
1億股,保守估計格力復盤后股價至少在20元以上,董明珠個人身家20億。這只是市值,還沒算上每年分紅和股息。未能免俗的說一句,真是人生贏家。
權力的高度集中對格力來說意味著什么?董明珠的個人意志等于甚至大于格力,雖然她說有退休計劃,不過誰能接她的班?
4、中報利潤漲12%,現金流跌61%
還是在8月18日,格力罕見的提前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營收491.8億元,同比下降1.85%,但凈利潤達到64億元,同比增長11.92%,基本每股收益1.06元,同比增長11.58%。
格力半年報
格力家電業務的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38.7%,同比增長8.12%。公司凈利率從一季度的12.8%提升至13%,再創新高。營業成本下降了11.6%,效率增長簡直不可思議,難怪營收下降,利潤卻大漲。
按慣例中報通常都要8月底發布,格力此次搶在美的和海爾之前發布中報,可見信心滿滿,2016年200億增長可期。
但中報顯示,格力一直傲視群雄的現金流下降了61.5%,只有114.5億元,而去年同期是297.6億元。看來上半年的庫存壓力依然很大,導致經銷商打款大幅下降,上半年應收賬款為59.1億元,比期初翻了一倍多。不過賬上貨幣資金仍然有994億元,董明珠不差錢。
股東權益稀釋20%
多個重量級消息一次性釋放,格力復盤后會有幾個漲停?格力停牌6個月,這期間美的股價從17漲到了28,漲幅超過50%,青島海爾從8塊漲到10塊,漲25%。目測格力應該有三個漲停,漲30%比較合理。
如果再加上8月16日國務院剛剛通過深港通,重大利好深市股票,格力復盤后沖擊5個漲停也并非不可能。
漲停歸漲停,可增發帶來的持股比例稀釋讓格力的股東怨聲載道。
格力兩項增發總共增發約14.8億股,占原有股本的25%。增發完成后,格力電器總股本將從60.2億增加到75億股,這意味著除了參與100億定增的格力集團和董明珠,所有股東持股比例都被攤薄了25/(25+100)25=20%。
第二大股東河北京海的持股比例從8.91%下降到了7.1%,第三大股東證金公司持股從2.99%下降到2.4%。前海人壽從第四掉到第五位,持股比例從1.5%跌到1.2%。格力一向對投資者出手大方,這次稀釋這么大,股東大會上中小股東估計會集體發難。
不過格力在公告中解釋說,如果珠海銀隆完成2016年業績承諾凈利潤達到7.2億,格力電器凈利潤比2015年增長10%,2016年的每股收益將大于2015年,不存在攤薄回報的情況。
另外格力還承諾,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紅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潤的百分之三十。若無重大投資,該現金分紅金額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比例不低于最近三年平均分紅比率,即不低于60%。
格力2015年每10股派現15元,在A股絕對是土豪級手筆。未來三年只要保持這個手筆,不愁股東不點頭。
股東們都希望用現金收購,如果用現金,格力根本不用停牌6個月。美的收購庫卡交易價格290億元,停牌也就兩周。格力這次停牌長達半年,除了證明公司在資產并購上缺乏經驗和操作手段,也證明增發新股導致的股權變動引起了多方關注。好在有驚無險,方案最終通過。
格力缺錢嗎?格力大概是家電企業里最不差錢的。2016年中報顯示,公司賬上貨幣資金和應收賬款相加超過1000億,拿出130億買銀隆根本不是問題。
即使不是100%現金,向銀行貸款難度也不大。海爾以56億美元收購GE家電,美的290億元收購庫卡,采取的都是現金+銀行貸款的形式,沒有增發一股。
董明珠秒殺野蠻人
既然如此,不差錢的格力為何非要增發?
醞釀多年的員工持股終于通過,雖然持股比例只有2%。美的股權激勵都進行了兩期了,而且是公司出錢買股票分給員工。格力的國資背景沒法像美的一樣搞大規模股權激勵,讓員工花15塊錢買股票,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次借收購銀隆機會,董大姐再次啟動員工持股。這些年董明珠曾多次抱怨格力遭同行挖角,缺乏激勵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要留住人才,就得拿出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