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碧桂園的機器人宏愿,孰欲稱霸全球?
2018年《財富》世界五百強出爐,佛山兩家企業上榜——“美的”排名323、“碧桂園”排名353,巧得很,都在佛山順德,都提升了一百多名,更巧的是它們先后都做了同一件事——進軍機器人產業。
美的直接收走了全球第一汽車的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劍指全球;碧桂園則宣稱五年內投資不少于800億元,引進1萬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發出大氣磅礴的市場之問——“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公司?”。
一是家電龍頭、一為地產大亨,竟都欲在機器人產業登“白玉京”,是“狂徒般叫囂”還是“佛陀般宏愿”?未來,是否還有其他企業半路殺出,再號稱全球之最?
年歷上的3月28日,寫著“宜動土、祈福”,“宜動土”的是順德。
2018年3月28日的順德,天氣不錯,28℃-20℃,多云,不熱,對比之下順德的智能制造就當得起“熱火朝天”的形容。“順德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基地”某機器人集成商高管在儀式開始時發朋友圈稱贊,沒有加上“全球”二字,有點保守。
美的篇
“一萬畝的規劃,一成的產能”
規劃占地一萬畝的“廣東省智能制造創新示范園”在順德區北滘鎮正式啟動,十幾臺起重機同時作業,轟隆隆如禮炮響。同樣啟動還有它的重點項目占地1200畝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產業基地”。
美的庫卡基地被寄予了厚望,“預計2024年產能達到7.5萬臺”,“屆時,庫卡中國產能總計10萬臺,而202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00萬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要占一成產能”。
項目基礎:被低估的“美的庫卡”并購案
“美的庫卡基地”建設,工業機器人維修,這一切的基礎自然是“美的”對“庫卡”的收購。
21世紀來,中國資本蔓延至世界的每個角落,機器人世界熱捧的“四大家族”被美的收入囊中,百年的歷史抵不過資本的浩蕩。2017年1月6日“美的”用292億人民幣完成了對“庫卡”94.55%股份的收購。香港《南華早報》稱“美的”收購“庫卡”是中國制造業的轉折點。
從財務上看,這是一盤好生意,而且效益來的迅猛(2017年美的營收2419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收入270億元)。而“帶來的當下及未來涉及的產業深度及影響力持續性、廣泛性”這類更深層次的玄妙也已經展現出來。
布局上,美的對工業機器人布局越來越豪放,有順德項目為證。更主要的是美的依托庫卡,接軌其50%收入來源的汽車行業,奔馳、寶馬、保時捷、大眾這些世界汽車品牌可都是德國貨,且都與庫卡深度合作。這一自動化率最高的行業,這些國際一線品牌都將會是美的進軍工業機器人的“試驗田”與“豐收地”。
美的以后戰略的出發點肯定是要在“國際化市場”上大快朵頤。
深度上,美的在機器人行業做事,越來越輕松、效果也越來越好!耙粋好漢三個幫”“美的庫卡基地”建設開動,25-40家庫卡集團上下游合作伙伴便陪同進駐,整體產業鏈的建設得心應手。
“善決策——讓政府成為自身發展推動力”
美的近年來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可謂妙手連連,除去“庫卡并購案”,決策上也是很有道行。我們都知道,行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受政府影響,是受限還是推波助瀾,看企業怎做。
美的依托自身在順德強大的經濟優勢(即就業與稅收等帶來的話語權),握手順德政、府,順德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聚集區”,美的對應做出反應建設“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相當捧場。
而順德區委副書記、區長彭聰恩透漏,順德預計在2020年引入上下游生態企業不少于100家,到2025年則不少于500家。投桃報李,美的無需大力氣,即可坐擁龐大的產業鏈資源,從而使得兩邊都成了盈利方。
碧桂園篇
中國有句古話,叫“同行是冤家”。中國最大的新型城鎮化住宅開發商,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一句“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公司?”立馬將自身步入美的同行之列。
更巧的是,它們都在順德,一個806平方公里的地方。
“打造面積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
“碧桂園計劃5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表示,并與順德簽約打造面積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至2023年,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將在機器人谷引入萬名全球頂級的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
與美的同在順德,更巧的是博智林機器人也會在“智能制造”領域布局。相比較美的,它更具野心,涵蓋了“建筑、裝修、機器人餐廳、智慧家居、現代農業、醫療”等領域。
資本狂潮,猛如“山竹”
800億元多少錢呢?
覺得不多的,大概是沒什么概念,故而和800元都讓人生不起什么特別多想法。但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2017年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為70億美元。
碧桂園的預計總投入比去年整個機器人市場還多出200多億。而華為在東莞松山湖終端總部總投資為100億元。
資本狂潮,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猛如“山竹”!據悉,碧桂園已完成對近20家企業的投資并購工作,均圍繞機器人行業的核心技術。
“真是一山不容二虎?”
因為市場足夠巨大,這個問題不重要,不過出于玩心,比較下。
資金投入,碧桂園勝:還沒看到錢完全進入就算碧桂園勝,其實不過是對其先聲奪人“商業模式”的一種探究。碧桂園也許還沒有摸清工業機器人的脈絡——為什么這么說?“博智林機器人”要做智能制造,還要做建筑、裝修、機器人餐廳、智慧家居、現代農業、醫療領域——這些領域單個拎出來都需要長久的時間沉淀。
當然,并不排除碧桂園有能人異士,但我們參照富士康2011年就提出“百萬臺機器人計劃”,大概可以推斷,地產大亨們把資本看得太強,把時間看得太輕?梢酝茰y,未來一段時間“博智林機器人”必定會有所取舍與主攻,遭遇挫折肯定少不了的。
扎根程度,美的勝:除去庫卡帶來的行業深入,早在幾年前美的就和安川電機合作,能夠花近三百億收購一家企業,沒有點底,誰敢?而且另一個證明就是“2017年美的在機器人領域營收270億”。
但是單純的靠收購,并不能強大中國機器人產業,食物成為營養、書本成為知識,還需要漫長的消化過程。
對比后,較于勝負,我更喜歡它們的結合,2017年11月2日,美的集團便和碧桂園總部簽署了《美的碧桂園戰略合作協議書》建立了全面戰略優先合作伙伴關系。
準備看它們“對撕”的企業,更應該擔心它們對機器人行業帶來的變革。
“市場依然非常巨大”
IDC預計2021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46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34%以上。
2018年8月15日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叢亮在談論經濟社會發展時表示,受貿易戰影響,機器人生產增速近期雖然回落,但整體中國機器人市場非常巨大,各方面對機器人的使用,進行生產線和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改造還是有非常大的前景和潛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