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蓄勢北京各區爭上游
《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日前出臺,勾勒出北京人工智能產業未來的線路圖。在四個中心定位的指引下,北京經濟正在全面轉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產業也必然成為北京的一個重要選擇,北京各區域也在發力布局、緊追風口。北京的人工智能哪區強?帶著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北京人工智能產業進行了一個不完全的梳理
北京企業數全國第一
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圍繞創新、產業、應用和基礎設施四個方面,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創新體系、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加快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四項任務。在人工智能融合應用中,《指導意見》提出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在制造、農業、物流、金融、軍民融合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示范應用,同時構建智能宜居社會,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需求。
到十三五末,北京的人工智能產業什么樣?《指導意見》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到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工業機器人維修,形成若干重大原創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標志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涌現一批特色創新型企業,創新生態體系基本建立,初步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北京市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
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在應用層面包括機器視覺、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專家系統、自動規劃、智能搜索、定理證明、博弈、自動程序設計、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等。
作為一個將更多影響人類生活的技術,人工智能已進入了產業化應運的機遇期。在北京,人工智能產業不僅領跑全國,甚至影響著全世界。
烏鎮智庫在2017年8月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7)》中提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一枝獨秀,人工智能企業總數占亞洲總數的68.67%,僅北京與上海的人工智能企業數之和,就與其他亞洲國家的人工智能企業數之和相當;2000-2016年,中國在新增人工智能企業數上,京粵滬位列前三。北京的人工智能企業數占全國總數的30.74%;截至2016年,北京的人工智能企業數已經超過全球除美國外的其他國家。
經過2017年的發展,北京的人工智能產業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北京擁有人工智能企業近400家,居全國首位,全國近400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中,北京有近160家;其中,北京中關村擁有人工智能企業約250家,專利申請數累計7800余項,企業和專利申請數均位列全國第一,全國42.9%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均來自中關村。
海淀領跑北京
眼下,北京經濟正在全面轉型: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構建高精尖產業。人工智能產業也必然成為北京的一個重要選擇,北京各區域也在發力布局。
門頭溝區1月2日宣布,工業機器人維修,五年后將建成中關村人工智能科技園,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中心。根據建設方案,該園區規劃用地面積54.87公頃,產業建設用地面積22.22公頃,總建筑面積59.62萬平方米。中關村人工智能科技園計劃于2018年底前完成投資額約20億元的土地一級開發工作,并在3-5年內完成產業載體建設,預計投資138億元。園區建成后,將實現入駐企業約400家,年產值約500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中關村人工智能科技園,北京有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還有海淀的中關村智能大街、北大人工智能專業化孵化器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區。2016年開街的中關村智造大街,全長380米,周圍云集清華、北大、北航、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因為主打硬科技孵化,所以被稱為中國智能制造創新高地;北大人工智能專業化孵化器由北大科技園、北大孵化器聯合北京大學、微軟、谷歌、Facebook、百度、阿里、華為開展人工智能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和創業實踐教育工作,并建立聯合實驗室和專項基金,實現資源匯聚和科技成果轉化;亦創智能機器人創新園區(北京)則定位為國內首家機器人產業的創新園,園區以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高端醫療裝備、高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產業為主。
跳出園區看企業,海淀是毫無爭議的北京人工智能產業最集聚的區域。2017年,有機構調研了290家國內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評選出了50家在該領域取得技術和商業化突破的最優秀新創公司,北京中關村人工智能企業入選數量占據半壁江山,其中海淀企業占17席,海淀的地平線機器人、商湯科技等企業均融資億元以上。
如何打造生態鏈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目前我國的人工智能行業在技術上仍不成熟,包括人像識別等技術仍有待完善。
在業內看來,破解這一瓶頸需要政產學研用各個環節共同發力,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產業的生態系統。北京的很多區域也在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機構,推動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進一步完善。
2017年12月初,由孵化自中科院計算所的智能計算領域創業公司中科睿芯牽頭發起,聯袂中科院計算所和中關村順義園管委會共同打造的北京智能計算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北京市順義區揭牌成立。
研究院將保持對智能計算領域新技術、新方向的敏銳度,致力于成長為智能計算產業的智力平臺與加速催化引擎,力求在十年內培育50家在智能計算領域有影響力的企業,形成年產值100億元的市場規模。截至目前,已經有近十支創業團隊達成入駐意向。
京北的懷柔也有動作。2017年9月,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技術學院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舉行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該學院課程體系結合該領域學科前沿和重大應用需求,涵蓋了智能領域主要研究方向,體現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重大應用相結合的特點。
據了解,目前,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10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已在北京布局。
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也是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上的重要一環。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針對此次出臺的《指導意見》,地平線公司政府事務副總裁賈志鵬表示,加快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的相關內容,讓企業很解渴。
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業內人士也給出了一些思考和警示,避免盲目跟風。艾媒咨詢分析師劉杰豪曾表示,受國家政策紅利的影響,我國很多地區爭搶人工智能創新高地,盲目跟風投資,導致部分人工智能產業園入駐率過低或者入駐企業良莠不齊,庫卡機器人,缺乏項目引進篩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