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企業“機器換人”勢頭正猛技術人才卻供應不足
東莞某社會培訓機構投入數百萬培訓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師
東莞機器換人計劃讓生產制造企業的用工需求發生巨大改變,流水線工人逐步被自動化機器替代之余,工業機器人維修,操作開發自動化機器的人才成為企業新寵。
羊城晚報記者25日采訪多家制造企業發現,目前東莞機器自動化相關人才在市場上相當緊俏,其中具有一定技術基礎的自動化開發型人才最為搶手,月薪兩萬元已成常態。然而,人才培養跟不上行業發展速度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缺口:企業需要會操作機器的人
東莞2014年出臺實施東莞市機器換人三年行動計劃,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億元資金幫助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來自東莞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自2014年9月至今,東莞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共2689個,總投資約386億元,新增設備儀器76315臺(套)。
缺人已經成為常態,這在傳統制造企業和機器自動設備生產企業中都有出現,東莞市機器人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永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東莞智能制造發展迅猛,目前自動化技術人才缺口較大,不少企業在自動化進程中遭遇人才瓶頸。
記者了解到,自動化技術人才主要包括自動化機器操作工、軟件開發工程師和自動化技術開發工程師等。以自動化機器操作工為例,每個機器項目一般需要2-3個操作工人,按已向東莞經信部門申報專項資金的機器項目來算,需要的操作人員已達近萬人。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已啟動自動化生產的制造企業并未申請補助,市場實際需要的自動化操作工人數量更多。
致力于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的東莞拓斯達,喝到了東莞智能制造歷程的頭啖湯。作為自動化機器制造企業,他們對于自動化技術人才的需求更為突出。25日,東莞拓斯達人力總監周江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該公司通過校企合作引進的自動化操作工人(應用型工程師)的數量是200人,但明年這個崗位的需求量會達到300-400人。
瓶頸:人才培養跟不上行業發展
自動化生產發展迅猛,相關技術人才卻供應不足,企業只能自我造血培養自動化人才。記者了解到,由于需求量較大,東莞拓斯達一方面通過內部培訓有經驗的員工,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開設課程,自行培養人才。
人才的培養跟不上行業發展的速度,具有開發能力的技術人才在自動化機器領域最緊俏,陳永剛告訴記者,除了自動化機器的操作人員,擁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術基礎的自動化機器開發和維護人才基本一將難求,工資也是水漲船高。據介紹,擁有一定技術基礎的自動化人才月薪基本在2萬元以上,技術能力強的能成為行業香餑餑,年薪數十萬元。
對于軟件開發、自動設備開發的工程師,沒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是不具備開發能力,周江明表示,有技術基礎的自動化技術人才需要時間的積淀和工作的積累,目前行業中最為緊俏。周江明透露,在他們公司,大部分自動化軟件開發工程師的工作時間都在8年以上,基本都是內部培養出來的,其工資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該公司技術頂尖較為全面的資深工程師年薪可達60萬元-80萬元,而擁有二次開發能力的自動化工程師年薪也在30萬元-50萬元之間。
問題:投資門檻高,培訓機構望而卻步
東莞部分培訓機構看中了這一市場需求,開始涉足工業機器人工程師培訓。但記者發現,真正引進工業機器人開設相關課程的培訓機構并不算多。位于東莞長安的一家自動化培訓機構雖然稱開設有工業機器人培訓課程但學員需要到廣州的校區去學習;另有位于東莞莞城的一家自動化培訓機構開設有機器人應用班,但其培訓內容仍主要是PLC自動化相關內容。
智通培訓學院是東莞最早開設工業機器人培訓課程的一家機構,23日,記者在該學院的工業機器人實訓場地看到,機器人維修,15臺工業機器人生產線正在裝配過程中,這15臺工業機器人投資接近400萬元。工業機器人培訓課程師資因為人才稀缺薪水都不菲。智通培訓學院院長黃廷勝解釋,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培訓機構不愿意真正開設工業機器人培訓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投入比較大:一方面是硬件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師資力量的投入。
雖然部分培訓機構打出零基礎的口號,但黃廷勝表示,學員最好要有電工、PLC自動化等方面的基礎,所以一般零基礎學員他們都會推薦其先學習電工課程。這種較高的培訓門檻也讓相關人才培養趕不上企業需求。
專家觀點
工業機器人集成工程師最緊缺
企業政府學校三方合力培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最受企業歡迎的是既懂工業機器人又會PLC自動化的復合型人才。
這一點在記者在采訪中得到了印證,曹輝是目前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師班的一位學員,他告訴記者,他是在參加了一個月的電工培訓之后才來到應用工程師班學習的。因為之前自己沒什么基礎,明顯感覺有些吃力,我們班上有不少同學都有電工、PLC自動化的基礎,有的有四五年的經驗,他們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而除了學習難易程度的差別,區別還體現在出去之后的薪水上。一般的應用工程師試用期工資在4000元/月左右,三個月到半年左右可以達到5000元/月,一年之后的熟手可以達到7000元/月、8000元/月;而有PLC自動化基礎和經驗的學員出去后的薪水則在8000元/月-10000元/月左右,最高的達到16500元/月。
現在培訓機構所培訓的應用工程師其實就是機器操作手,‘機器換人’就是要用機器來代替部分人力,所以這一部分的市場需求量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因技術含量不算太高所以薪資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誘人。東莞市機器換人專家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向記者介紹,企業在采購相關設備時,設備生產商也會派出人員對企業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企業所需求的不僅是會操作機器的機器手更需要熟悉企業相關行業的機器手,而這是短短幾個月培訓所達不到的。
陳永剛也表示,機器換人是未來大趨勢,社會上的培訓機構看中工業機器人工程師這一塊的市場需求是比較有眼光的,但目前培訓機構所培訓的大部分是機器人應用工程師。實際上未來企業所最需求的是集成工程師,也就是按行業細分進行培養的會機器人應用、懂PLC自動化以及會使用仿真等軟件的工程師。但要培養工業機器人集成工程師單靠學校以及社會培訓機構的力量是不夠,必須借助企業及政府的力量,需要大家發揮各自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