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紀錄片《創新中國》將開播
嘉賓一起將創新引領中國點亮
1月18日,大型紀錄片《創新中國》在北京舉辦首映式,作為一部關注中國和世界前沿性科技成就的紀錄片,節目聚焦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等深具影響的領域,以宏大的國際視野探討中國的創新成長以及由此引領的世界影響。
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越和中科院院士林群認為,中國科技發展需要建立在大眾創新的基礎上,能夠讓這樣的紀錄片進入家家戶戶,這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從發布會上首次曝光的節目宣傳片可以看出,《創新中國》不僅呈現出中國創新實踐的宏偉與浩大,還將鏡頭對準推動中國創新的個體與群像。
納米發電機的發明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幾十年致力于改造鹽堿地的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歐陽竹,人造小太陽聚變裝置實驗運行總負責人、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龔先祖一個個平時很少在公眾視野中出現的科技人物悉數出現在節目當中,紀錄片將講述他們的創新故事,展現這些看似離普通人很遠的研究工作,是如何一步步改寫人們生活的。
我們通過制作《創新中國》,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創新者的艱辛。我們要向科學致敬,向科學精神致敬。總導演史巖說,現在我們才發現,科技領域的故事并非人們認為的那樣平淡而刻板,恰恰相反,它們都是紀錄片最好的題材。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導演關注這個領域,去拍攝和展現當代中國的創新故事。
這部紀錄片涉及了大量最新、最熱門的科研成就,www.twshmhelmet.com,比如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空間站計劃、智能制造等,還有一些人們知之不詳的重大科技進步,如世界最清潔的火力發電廠、神奇的基因編輯技術、能看清微觀世界的上海光源、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術等,節目將尖端、專業的科技知識轉化為趣味盎然的表達,既希望給人以藝術的享受和觀賞的樂趣,也希望給觀眾補充科學營養。
值得注意的是,KUKA機器人維修,該片是世界首部利用人工智能模擬人聲完成配音的大型紀錄片,工業機器人維修,節目解說部分全程運用人工智能配音。已故配音大師李易的聲音,將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與觀眾重逢。首映式現場播放的通過語音識別技術模擬的李易解說詞幾可亂真,體育頻道主播沙桐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受到了威脅。
制片人劉穎和徐歡表示,此舉不只是對李易的致敬和懷念,更是對創新精神的最好詮釋。而弘揚創新精神、鼓舞創新者,是《創新中國》紀錄片的核心價值觀,希望大眾關注中國的創新實踐和創新努力,呼吁全社會愛護創新者,弘揚創新精神。
據悉,《創新中國》由中央電視臺、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該紀錄片全片共分6集,每集50分鐘,將于1月22日起每晚20:00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21:20在深圳衛視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