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片診斷”人機大戰AI機器人勝出AI+醫療應用加速落地
央視一套22日晚最新一期人工智能現象級節目《機智過人》中,人工智能閱片機器人啄醫生單挑15名來自全國三甲醫院的有著15年閱片量在20萬張以上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啄醫生對30套肺片精準檢測完勝。
比賽結果充分說明了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潛力及廣闊前景,借助人工智能,實現精準診療,提高醫生的診斷準確率和工作效率,降低醫學診斷失誤,已是大勢所趨。AI醫生特別是還能有效彌補偏遠地區、基層醫院的醫學影像診療資源,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有助于醫療資源均衡化,對解決許多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意義重大。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一個萬億級的人工智能大健康產業呼之欲出。
而在美國,沃森醫生已經在美國安德森癌癥中心(M.D.AndersonCancerCenter)上崗。該中心和IBM經過一年的合作,KUKA機器人維修,聯合開發出一款癌癥治療軟件,名叫腫瘤專家顧問(OncologyExpertAd-visor,OEA)。OEA的核心正是IBM沃森電腦,通過沃森的認知計算能力,從病人病例和豐富的研究資料庫中尋找資料,為臨床醫生提供有價值的見解,從而幫助醫護人員找到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電腦醫生使用人工智能(AI)技術、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和分析技術,憑借從各種渠道搜集的海量數據,它能迅速給出意見,指導醫生做出診斷和治療決策。沃森并不直接告訴醫生該如何做,而是提供一系列的診斷建議,每個建議都附有信心指數以及達到最優治療效果的相關支持證據。醫生們只需在iPad上輸入一段純文本文字,比如病人的痰液中有血絲,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電腦醫生就會在30秒內為不同病人開出候選藥方。
從幫醫生看病例、開處方,到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做手術,電腦的身影在現代醫院已經幾乎隨處可見。一般而言,醫生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檢查、測試、診斷、開藥、行為校正等等,而通過傳感器、數據收集以及分析,所有這些診斷和治療工作,電腦都能幫忙做,甚至能夠比一般醫生做得更好。和人類醫生相比,電腦醫生具有三大優勢:
首先,電腦醫生精通醫學:從大量醫學工具書、醫學雜志、臨床診斷手冊、醫療電子記錄,到百科全書、詞典、圖書、新聞甚至電影劇本,電腦幾乎可以存儲所有可用的醫學知識。與之相比,人腦的記憶容量有效,絕大多數醫生都不可能讀完和理解最新的5000份有關心臟病方面的研究論文,更不可能記住人類可能患上的1萬多種疾病,時間久了很多信息還會慢慢遺忘。
第二,電腦醫生診斷疾病準確率高。是人都會犯錯誤,但在事關人命的醫學領域,再細微的差錯也可能致命。一般專科醫生對本專業之外的醫技掌握有限,在跨界的復雜疾病中容易誤診漏診,誤診率可能達到15%。今年4月美國發表一份研究報告估計,全美每年有1/20非成年人被醫生誤診。而電腦醫生的誤診率更更低:電腦不存在主觀偏見,所有的決策都基于證據,無認知偏差,基本可信。
最后,電腦醫生總體成本較低、出診率高。雖然電腦醫生的制造和訓練費用非常昂貴,但一旦投入運行,它的診斷成本幾乎為零。并且電腦醫生的另外一個優勢還在于,其出診率為百分百。他從不會因為生氣、生病、緊張、難過、離婚、失眠、心煩意亂等千奇百怪的原因而缺診,甚至不需要你專門跑去醫院看病,更不會像《豪斯醫生》里的怪醫一樣,恃才而驕。只要你有一臺電腦或者一部智能手機,電腦醫生幾乎隨叫隨到。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一個萬億級的人工智能大健康產業呼之欲出。
中科曙光(603019,股吧)(603019)聯手中國科技大學、健培科技打造了醫學影像閱片機器人啄醫生,已應用于三甲醫院。萬東醫療(600055)旗下萬里云成為首個將醫療AI引入實際應用的遠程影像診斷平臺,公司與阿里健康發布了醫療人工智能Doctor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