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通原理樣機到產品轉化之路康復機器人有望平民價進入患者家
最近,上海大學教授郭帥帶隊研發的助行康復機器人iReGo進入了醫療器械注冊流程,KUKA機器人維修,未來有望以平民價進入腦卒中患者家庭和康復機構。如果沒有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支持,康復機器人的產業化進程不會這么快。他感慨地說。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是市政府布局的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之一,聚焦機器人的可靠性、智能化共性技術,為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機器人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今年,郭帥還有了一個新頭銜--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他一周5天到研究院工作,希望把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大批機器人研發成果吸引到功能型平臺,打通從原理樣機到產品的轉化之路。
非營利企業處處不一樣
市科委基地處處長譚瑞琮介紹,推進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是構筑上海科創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內容。今年1月,市政府發布《關于本市推進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4月,市科委聯合相關部門發布《上海市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管理辦法(試行)》。作為新型研發機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已成為上海科技體制創新的試驗田。它們的功能定位包括三方面支撐,即支撐產業鏈創新、支撐重大產品研發轉化、支撐創新創業。
去年12月,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大學、普陀區政府聯合出資成立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這個研究院是企業,但和大多數企業不一樣,它屬于非營利機構,不進行分紅。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鄭軍奇說,研究院的口號是:我們不一樣。
除了是非營利機構外,這一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與大多數企業相比,還有不少不一樣之處。例如,研究院的大量資金來自市政府財政經費,用于購置裝備、建設機器人可靠性和智能化兩大平臺。很多裝備的單臺售價都以千萬元計,國內機器人中小企業大多無力購買,而研究院的研發平臺建成后,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可以較低收費讓中小企業使用并提供技術服務,使它們的機器人產品擁有更健康的身體、更智慧的頭腦。
又如,研究院的員工分為5類:全職在職、全職聘用、顧問專家、兼職人員和合作研究員。鄭軍奇說,他以前在上海電科集團工作,現在屬于研究院的全職在職員工。郭帥以前是上海大學教授,現在保留上大教師崗位,被研究院全職聘用。研究院聘請了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的一批知名專家,組成顧問專家團隊;還聘請了一批中青年骨干研發人員擔任兼職或合作研究員,參與研究院的科研項目。
第四代iReGo將亮相今年工博會
這種制度設計,庫卡機器人,讓郭帥嘗到了甜頭。以前在高校,我和市場接觸的機會不多,雖然研制出三代助行康復機器人的樣機,但總覺得離產業化還有一點距離。今年初,他把iReGo帶到研究院,讓可靠性團隊的研發人員把脈,結果發現在可靠性上有不少問題。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慧潔表示,國內高校、中小企業研發機器人時,注重的往往是功能和外觀,而忽視可靠性檢測和相關技術。其實,機器人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是決定產品能否得到市場認可的關鍵因素之一。上海電科集團設有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可以為各種機器人提供機械、電氣、電磁安全等10多項檢測服務。在此基礎上,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能為客戶制定產品可靠性提升方案。
經過全身體檢,iReGo的一些硬件和軟件漏洞暴露出來,郭帥團隊立即與可靠性團隊商討提升方案。這種助行康復機器人屬于醫療器械,上市前要經過國家藥監局指定單位的嚴格檢測,所以提前發現問題,讓上大科研人員感到慶幸:如果藥監局指定單位檢測出問題,我們再返工,就會影響醫療器械注冊的進度。
除了可靠性,智能化也是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的聚焦點。根據計劃,智能化技術研究平臺分為智能感知、智能操控、云端智能三個子平臺,目前正在建設中。利用已初具規模的云端智能子平臺,有更多智慧功能的第四代iReGo即將問世,將亮相今年工博會。它們進入多家康復機構后,某臺機器人一旦積累了針對某一類型康復患者的訓練策略,其它機器人能通過云平臺進行學習。這樣一來,機器人群體就能高效地獲取康復訓練經驗。
作為研究院副院長,郭帥希望機器人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能讓更多的高校科研人員受益。在他的張羅下,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已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建立聯系,有望將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原理樣機轉化為高質量產品。對于高校研發的原理樣機,投資人常常不感興趣,覺得離產品還有一段距離。現在有了功能型平臺的工程化、產品化服務,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這段路就會順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