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智造,推動中國光伏質變
昨日,記者走進紅太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車間。一條100MW電池生產線正在爭分奪秒地運轉,人機協作,有條不紊。這條生產線為自主研發,成本是進口價格的三分之一,而技術上卻趕上了國際先進水平。截至目前,紅太陽光電已為光伏行業提供將近4000臺套光伏專用設備,是全球可提供光伏設備品種最多的企業。
紅太陽光電的新一代高效光伏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最近成為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補助項目,獲得國家2000萬元的財政支持,領創中國光伏企業智能制造之路。
機器人上陣,能效和生產效率提高20%
上午,記者來到湖南紅太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一個個黃色的機器人正在忙碌地揮舞著手臂,自動化生產軌道上一件件產品正進行著焊接與組裝。紅太陽光電成立于2009年。去年起公司進行了設備的智能化升級,整個生產具有智能化、高效化、產能大的特點。紅太陽光電副總經理蔡先武告訴記者,新建的這條生產線可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2%,產品不良品率降低30%,產品研制周期降低37.5%,生產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20%。現在工廠的服務、生產、檢測、管理全部實現了智能化。
2016年10月份,紅太陽光電建成了我國首個100MW高效智能制造示范線,機器人維修,開啟了光伏企業智能制造之路。今年5月,紅太陽光電成功中標國內某知名光伏上市公司300WM高效電池整線自動化項目,紅太陽光電以8個月的時間實現了光伏智能制造從示范到產業化輸出,成為國內首家在光伏制造領域為客戶量身定制高效電池+智能制造整線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和交鑰匙工程單位。
投入13億元,年產值將超25億元
紅太陽光電持續在智能制造上發力,啟動并加快了紅太陽微電子科研大樓及產業化項目建設。該項目總投資近13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國家級光伏裝備工程技術中心光電子研發與產業化基地,裝備和產品共性技術研發平臺,裝備和工藝驗證平臺,材料、微電子、裝備和產品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平臺,KUKA機器人維修,預計該項目9月底投入使用。
據工作人員劉良介紹:我們正在加緊500MW高效電池+智能制造產業化項目建設,庫卡機器人,主體基礎建設基本完工,設備已經進場。該項目第一臺刻蝕設備已到場就緒,后續設備陸續進場。他說道:我們在核心裝備自主研發的支撐下全面進行產業改造升級,現在的太陽能電池片產能為200MW,2017年底可以確保達到700MW,2019年將達到2.2GW。整個新項目預計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以上。
新項目投產,可實現95.9%國產化率
紅太陽光電科技通過產研結合連續成功開發了單晶爐、鑄錠爐、多線切割機等一系列光伏裝備新產品,這些設備不僅大部分技術接近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而且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明顯的成本優勢。例如,一條標準的25MW電池線,如果完全依賴進口需要花費近7000萬元,而國產設備只要2500萬元左右。按照光伏設備3年折舊期特點計算,折合到每一瓦,采用國產設備生產的產品具有每瓦0.60元的成本優勢。這對于任何一家光伏企業來說都具有極強的誘惑力。
我們建設的新項目將投入新的生產線,在2016年建成的100MW高效智能制造示范線的基礎上,國產化率將由原來的88.2%得到進一步提升。新項目整線可實現裝備總國產化率達95.9%,核心智能裝備國產化率達91.8%。蔡先武介紹。
中國光伏產業曾經大而不強,一度遭遇危機。如今,以紅太陽光電為代表的中國光伏企業,以智能制造為手段,正在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的強者+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