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阿里和谷歌怎么布局智慧城市
城市,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志,是人類利用資源、創造文明能力的最高表現。人類每次科技的飛躍,都給城市形態帶來巨大的變革。在思想與技術的驅動下,人們自古以來就在不斷追求著烏托邦的社會理想,以及足以容納這個理想社會的城市形態。
18到19世紀,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接踵而來,鐵路網、電力網給城市和區域帶來了爆發式增長的動力,也相繼帶來了工業城市和田園城市的理論范式。20世紀初,汽車、高速公路、電梯等的普及,廣畝城市和光輝城市又成為了現代城市的原型基因,幾乎融入了所有城市規劃的血脈。
戰后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化、互聯網時代在僅僅一代人的時間里就登峰造極,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又相繼成了新技術的焦點。信息的高速互通、超越人類的計算和制造能力。相比前幾次技術革命,這一次變革在劇烈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似乎有更充分的理由重新塑造城市形態。雖然二十年前我們就在猜想,城市是否已經不再具有集聚的前提,即將迎來形態的崩塌。然而事實上,即使我們今天坐在家中就可以通過淘寶購買一切商品與服務,也可以通過微信視頻連接全球任何角落的友人,城市卻仍然繼續增長和集聚。
最近的十年,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后,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Technology)企業一直作為其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包裝營銷手段,將概念偷換為計算和存儲能力,或者攝像頭和大屏幕。國內外數以千計的城市宣布建設智慧城市的雄心,卻罕有整體上值得稱道的案例。
2017年,AlphaGo和AlphaZero對人類的勝利引起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關注,而NB-IoT低功耗物聯網的商用也迎來了萬物互聯的曙光。生物特征識別、MEMS微傳感器、邊緣計算、無人駕駛等城市應用技術接近成熟,智慧城市也在Google、阿里等互聯網技術公司推動下迎來了新一輪的建設熱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是阿里城市大腦在杭州、蘇州、衢州、澳門相繼的落地,并與雄安新區宣布合作;另一個是谷歌旗下的SidewalkLabs公司宣布在多倫多濱水區建設的一處名為SidewalkToronto的新興社區:試圖積極地探索著解決城市中的各項挑戰,包括如何建立包容且氣候友好的社區,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并重新構建公共空間。雄安城市大腦和多倫多濱水區都是激動人心的創舉,也許將是未來新城市時代的兩個起點。
雄安的城市大腦
在雄安智慧城市項目中,最引人關注的是ET城市大腦。阿里稱ET城市大腦是支撐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全新基礎設施,其核心是利用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資源,全局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即時修正城市運行缺陷,實現以下三個突破:
1.城市治理模式突破: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決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實現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約化、人性化;
2.城市服務模式突破:更精準地隨時隨地服務企業和個人,城市的公共服務更加高效,公共資源更加節約;
3.城市產業發展突破:開放的城市數據資源是重要的基礎資源,對產業發展發揮催生帶動作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ET城市大腦的交通模塊目前在幾個城市落地的示范項目,都是基于交通攝像頭和信號燈等數據融合計算,試圖以數據大腦為核心,實時監控分析道路車流量,依據動態的交通數據,自動切換和調配信號燈時間,甚至在車流巨大的路段,全程綠燈不停車。
城市大腦創新實踐
在ET城市大腦的構建上,阿里延續了國內智慧城市建設的常態思維,扮演了系統集成商的角色,以工程思維把現有IT方案整合,而且已經在試圖解決城市的痛點問題。當然,作為互聯網公司,其輕資產思維很容易把自己定位在價值鏈最高的大腦層面,關注云、數據和算法,即一體化計算平臺、數據資源平臺、IT服務平臺,而垂直行業的軟硬件解決方案由合作伙伴提供。
借助阿里品牌強大的資本和營銷能力,城市大腦推廣速度很快。但除了已經相當成熟的智能交通只是其中的信號配時以外,其他的城市數據鏈路都還遠未打通。這樣就面臨一個尷尬的局面,一個沒有四肢、感官和完整神經系統的大腦并不能實現當初設想的全面實現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
城市大腦IT服務臺
城市大腦價值
谷歌的SidewalkToronto的新興社區
而谷歌和SidewalkLabs則表現得更為深謀遠慮。多倫多濱水區規劃是一個很典型的由規劃師協助科技公司共同完成的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其理念是采用軟硬件一體化技術,將交通、建筑、公共空間、管網基礎設施等層面通過科技與數據進行串聯,從而達到對城市規劃模式顛覆式的再定義。即為城市裝上大腦的同時,也為其搭載最先進的四肢與感官系統。
SidewalkLabs首先提出了其智慧社區的發展目標,也是整個方案的邏輯起點:
1.建立一個完整的社區(Completecommunity),為多元化的居民、工作者與訪客提供超高質量的生活品質;
2.為嘗試解決各項城市挑戰的人們、企業、創業者與本地組織提供一個理想的環境,共同解決如能源使用、住房可負擔性以及交通運輸等問題;
3.使多倫多成為全球正在快速興起的城市創新的新型工業的中心;
4.將該項目打造成多倫多甚至全世界的可持續社區的典范。
該規劃里所有的技術,都是以人,也就是社區和居民、工作者、訪客這些具體的城市使用者的需求出發,解決他們將會面臨的問題。
SidewalkToronto通過搭建一個城市平臺,使得物質空間層面(physicallayer)與科技數據層面(digitallayer)能夠相互融合,并通過標準層面(standardlayer)制定規范,為城市創新提供必要的條件。
Sidewalk的物質層面上將會引入四種核心概念來創造更加靈活開放的城市空間:
1.靈活的建筑適應性更強的建筑和新的施工手段,使住房與零售空間變得更加可負擔;
2.以人優先的街道通過以人為本的街道設計與一系列便捷的交通方式,讓人們享受更加便宜、安全和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統,以減少私家車的使用;
3.更加包容的公共空間創造公共空間讓人們更能享受室外環境,加強社區聯系;
4.開放利用的地下基礎設施--減少檢查與維修的成本和對城市正常運行的影響,還為日后技術或系統升級預留空間。
在SidewalkToronto的項目方案中,規劃師描繪了城市管理者、專家和市民都可以看懂的具體的空間意向,漂亮的手繪圖、精致的剖面圖里面展現了Sidewalk精心選擇的一系列尚未廣泛應用的城市技術,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完整的未來城市運行愿景:
自動駕駛、自行車高速、物聯網社區、混合利用的空間、可改變尺寸和模塊化改造的Loft適應性建筑、基礎設施地下管廊、模塊化的城市實時信息系統、實時城市地圖平臺、低成本分布式傳感器網絡、城市門戶和市民賬戶體系、對城市數據的規范訪問以及與城市基礎設施交互的城市API服務、基于人的活動的城市預測模型和調控機制、取代LEED的被動式房屋標準、主動式能源需求管理、微電網、彈性熱網、智能垃圾處理系統、模塊化高層木結構建造體系、結果導向的自動化規劃審批模式、多樣化住宅供給及其金融支持、無車化社區、共享單車、戶外氣候改善結構、共享電動車、拼車服務、收集數據并且能夠作出反饋的動態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