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助推名企變身智能工廠
昨天下午,在雨花臺區中國(南京)軟件谷主辦的大數據與產業互聯網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內外院士、專家共論大數據與產業融合之道。多名專家指出,繼消費領域之后,大數據勢同工業酵母,工業機器人維修,正在猛烈助推傳統工業制造業轉型升級。
互聯網是舞臺,跳舞的是大數據。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項目科學家譚建榮看來,信息技術的引領作用超乎常人想象,大數據如同工業酵母,正在制造業等傳統行業中不斷發酵。大數據驅動工業變革是未來發展趨勢。譚建榮稱,機器人維修,未來每個制造企業同時也是軟件企業。會上多位專家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德國大數據專家、國際大數據分析大會主席Christoph分享了德國工業4.0發展現狀,他指出早在1870年的老式腳踏車床上就加入了傳感器、1969年數字機床誕生,工業大數據的應用,正在讓博世等制造業名企變成智能工廠。譚建榮介紹,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大數據應用可以解決客戶個性化需求與生產成本之間的矛盾,讓低成本、定制化生產成為可能。
順應大數據浪潮,南京市及各園區也將發展大數據作為引領性產業。本次論壇還發布并詳細解讀了《江蘇省大數據產業地圖》,其中顯示,南京地區依托中國(南京)軟件谷等重園區,大數據產業發展迅猛,企業數量、質量均位于省內前列。而根據國家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近日發布《大數據藍皮書: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南京在全國31個重點城市的大數據發展指數得分排名中位列第三,大數據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在核心園區中國(南京)軟件谷,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華為、中興、亞信、潤和等大數據產業集群,大數據相關業務收入近200億元,從業人員近2萬人,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收入500億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