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運用人工智能霧霾測量誤差減少20%
(通訊員張前記者談潔實習生周鈺劉思陽)人工智能運用到智能小車、腫瘤檢測、霧霾預測中,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昨天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的第11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現場決賽,人工智能組別192件作品的PK給出了答案。
大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聯合主辦,人工智能作為賽事類別今年是首次設立。
南京郵電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學生吳繼開參加的是城市霧霾指數預測的人工智能挑戰賽,機器人維修,他帶領小組進行的是基于機器學習的城市霧霾指數預測。
吳繼開介紹,目前在霧霾的預測上,KUKA機器人維修,大多數人還是在使用傳統方法,而他們采用的是機器學習方法中的深度學習方法,這是他們的一個創新點。另外,他們根據霧霾數據具有很強的時間序列的特性,提高了霧霾測量的精度和穩定性,與現有技術相比,我們對霧霾測量的誤差減少10%20%,還可以提前預測7天后的霧霾情況。
東南大學自動化專業的3名學生參加了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膀胱腫瘤檢測人工智能挑戰賽,www.twshmhelmet.com,他們將Mask-RCNN(通用對象實例分割框架技術)創造性地運用到了檢測膀胱腫瘤的核磁共振圖像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