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音樂用上AI黑科技讓普通人更享音樂快樂
自從AlphaGo大戰李世石之后,人工智能技術便贏了發展高峰,不少行業在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之后產生了顛覆性的變革,近期蝦米音樂也傳出消息,即將推出很多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新功能,人工智能+音樂會帶來哪些新的不同?人工智能技術究竟能夠帶給我們什么不同的體驗?帶著這些問題環球網智能專訪了蝦米音樂產品技術中心總監陳燕青(花名堯問)。
蝦米音樂產品技術中心總監陳燕青
音樂之于普通人來說,更多的是聽覺的享受,心情愉悅一首歌曲唱出心中喜悅,KUKA機器人維修,心情陰郁一首歌曲也能讓人振奮,一款好的音樂播放器能夠及時將最合適的音樂推送給用戶,才顯得尤為重要。
堯問介紹說,這一次蝦米音樂推出了三個新功能,隨心聽:能夠根據用戶當前的場景和心情推薦合適的音樂;聽見不同:一般的音樂推薦的方式會根據用戶聽過的歌曲逐漸收窄樂曲的范圍,這個功能會依然推薦用戶喜歡的樂曲類型,但是擴展音樂的品味;AI模式:在歌曲列表之外加入智能算法可以智能推薦一些歌曲,每次都能聽到一些不同的音樂。
而談到即將推出的AI伴奏和AI作曲的功能堯問明顯顯得更加興奮,據堯問透露,AI作曲能夠根據用戶提供的一些諸如心情等信息,然后隨意敲擊一段節奏,程序會自動生成一段優美而獨特的樂曲。
蝦米音樂為什么會想到開發這樣一個乍一聽聽起來甚至有些玄幻的功能呢?
蝦米音樂探樂行動
隨著AI技術的發展,蝦米希望能夠在技術上引領行業,KUKA機器人維修,我們也希望進行一次技術的探索,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看看技術現階段所能到達的邊界在哪里?工程師出身的堯問吐露了開發這一功能的初衷。
不過接下來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卻是快樂,他說:蝦米音樂的愿景是用音樂給人帶來快樂,普通人聽音樂一般能夠感受到兩種快樂,優美的音樂本身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音樂作為社交手段之一分享、交流也可以帶給彼此快樂,不過還有一種快樂,普通人卻不太能夠享受的到那就是創作的快樂,創作出優美的旋律然后分享給更多的人快樂。有了AI作曲的功能就能讓普通人也創作出好聽的音樂,讓他們體會到以往不曾體會到的快樂。
創作?這個詞匯著實嚇了記者一跳,關于人工智能目前一個普遍的憂慮就是會取代人類的工作,通常認為AI能夠在一些簡單重復性勞動上解放人類勞作,但是如果AI能夠進行創作了那么豈不是在藝術創造性的工作上也能取代人類了?
蝦米音樂在云棲大會上
面對記者的疑慮,堯問笑著解釋稱,人工智能技術還是遠遠不能替代藝術家的創造性的工作,首先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還不成熟,僅能生成比較短的一段旋律,還不能填詞和編曲,只能是幫助普通人用音樂來表達一種心情,像音樂創作人那樣更高標準還根本達不到,其次,人工智能只是算法,根據一些特定的條件創作出樂曲旋律,但是它并不理解這個情感是什么,音樂當中沒有蘊含著情感,自然在打動人心方面就會差很多。而且從產品定位而言我們研發這個功能也不是要用AI替代人,只是系統能夠讓普通人享受創作的快樂,同時輔助藝術家來創作出更好的音樂。
談到未來的發展,堯問認為,目前的技術還并不成熟,還有一些技術層面和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沒能解決,未來希望人可以和機器之間進行協作,顛覆用戶的聽歌體驗。
對于更多的普通人來說,以前在中秋節這樣的節日里我們送花、送月餅,而以后,也許我們可以通過蝦米音樂的人智能作曲技術送出自己創作的一段樂曲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將會是一份獨一無二的走心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