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機器人從25%到30%的背后
近日,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進行。作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重點方向,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據OFweek機器人網編輯現場了解,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已經突破5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62.8億美元。近五年間,我國持續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在工業機器人市場方面,也由25%占比提升到30%以上占比。
戰略規劃突破關鍵技術
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高端產品質量可靠性低;機器人推廣應用難,市場占有率亟待提高;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產業競爭力缺乏;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亟待健全。
與此同時,我國正處于制造轉型升級當口,對于先進機器人及自動化加工受到需求旺盛。智能制造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在此背景下,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出臺,致力于提升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及高端產品的質量可靠性,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
在關鍵技術方面,從優化設計、材料優選、加工工藝、裝配技術、專用制造裝備、產業化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關鍵零部件的質量穩定性和批量生產能力,突破技術壁壘,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此外,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對于標志性產品、創新能力、應用推廣、企業培養等方面都做了指導性規劃,共同推動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
建立白名單制度規范市場
據OFweek機器人編輯現場了解,工業機器人維修,雖然說我國機器人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高端產業低端化,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現象依然存在。由于國家政策的重點扶持,企業紛紛進入或投資機器人產業,各類產業集群不斷涌現,造成資源浪費及同質化競爭,從而限制了機器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為此,相關部門在此次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透露,未來國家將繼續完善中國制造2025戰略分省市指南,細化機器人零部件產業區域布局。同時,建立企業白名單制度等意在規范行業競爭秩序的一攬子政策正在加快醞釀。
與此同時,北京也首次發布了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據OFweek機器人編輯了解,《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路線圖》共分為兩個階段規劃:
第一階段,到2020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到120至150億元,培育形成10家行業領軍企業、10個研發創新總部,實施10個工業機器人重大應用項目;
第二階段,到2025年,北京機器人產業收入達600億元左右,庫卡機器人,形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協同創新體系,KUKA機器人維修,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操作系統及軟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創新應用基地。
小結:
從25%到30%以上,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正逐漸成為全球市場主要參與者,這與國家在關鍵技術領域及產業鏈完善方面的布局是離不開的。白名單制度的建立,將建議規范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實現整體規劃,在高端領域不斷突破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