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人車到來時這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可能發生
等無人車廣泛普及,會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呢?
RethinkRobotics創始人、iRobot前CTO、MIT退休教授RodneyBrooks在IEEESpectrum上發表長文談論了自己的看法。
他說,在從人類駕駛到無人駕駛的過渡期內,無人車將會無法理解人類的復雜性為,因為過于禮貌而惹人嫌棄,而擁有無人車的人類,將利用它來投機取巧。
△RodneyBrooks
以下內容翻譯自他的文章:
1969年為阿帕網開發路由器的工程師做夢都想不到,這項技術竟然會顛覆新聞業。他們肯定也猜不到,蜂窩網絡技術會令如今的人們對餐桌對面的同伴視而不見。早期的電子郵件用戶完全不知垃圾信息為何物,就像亨利。福特不可能預見到如今的交通擁堵一樣。
科技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有時候甚至喧囂難忍。正因如此,如果能夠提前想到新興技術可能帶來的弊端,完全值得付出一些艱辛。
當今最引人關注的新技術莫過于無人駕駛汽車了。無人駕駛汽車廣泛普及之后,是否會帶來什么意想不到的后果?你肯定認為會。
我能想到兩個:這種汽車將被人嫌棄,而擁有它們的人類會表現得面目可憎。
這兩種情況都要等到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上市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后才會出現。在此之前,工程師需要通過大量的工作提升它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易用性,甚至要說服監管者允許其上路行駛。實現這些目標所花費的時間將超過很多支持者的預期,機器人維修,甚至會令他們措手不及。
我相信最終肯定能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可我的擔心的是,這類產品會在測試過程中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從而導致大規模的部署延后數年。
作為一名機器人(300024)研究人員兼創業者,我一直在設想自動化在特定環境中的運行方式。我最近還在針對無人駕駛汽車展開這種設想。
我的結論是什么?就像貝蒂。戴維斯(BetteDavis)在電影《彗星美人》里所說:系緊安全帶。這必然是一場顛簸的旅程。
如果我在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沿著鄉村小路行走時,聽到一輛汽車向我開來,我肯定會走到馬路外面,必要的時候甚至會走進灌木叢,直到那輛車開過去。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我不知道駕駛員能否看到我。在這種情況下,我愿意讓出通行權。
但如果是在白天,行走在城市里面,我看見停止標志處有一輛汽車,或許會不假思索地走到它前面,也可能在路邊停留一會兒,表明我即將走下人行道。又或者,如果我在開車,我可能直接闖過十字路口,對停止標志視而不見。
這引發了兩個問題:如果無人駕駛汽車無法理解人類的反復無常,人類對于跟這些新的異類共享同一片空間會作何感想?無人駕駛汽車的性能需要降低多少,或者進行多少修改,才能與完全或主要由人類駕駛的汽車和諧共處?
先來考慮一下居民區的情況,比如我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住處。那里既有簡樸的房子,也有三層公寓樓,街道非常狹窄,很多地方都是單行線,很少有地方標記人行橫道。人們都默認可以在任何地方橫穿馬路,但他們知道在司機和行人之間達成妥協,往往是通過微妙的眼神交流或肢體語言來進行。汽車和行人平等相待,這一點與夜晚在狹窄的鄉間小路上大不相同。
在這個居民區里,汽車和行人有三種互動方式。
首先,在較長的主干道上,汽車多數情況下都可以不受干擾地行駛。但在與小路交叉的地方,都會出現一些停止標志協調交通。沿著主干道前進的行人也認為自己擁有通行權,他們認為,當自己即將走下人行道時,停在路邊的司機會讓他們從自己的前面經過。另外,在走到汽車前面時,行人往往會首先讓駕駛員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其次,當人們想要在交叉路口或主道上沒有停止標志的地方橫穿馬路時,通常都會等到車輛之間出現足夠的間隙。只有那時,他們才會小心翼翼地走下人行道,庫卡機器人,確認汽車正在減速,然后才會走到路中央。
第三,這里的人行道都很狹窄,當雪天導致道路難以通行,甚至無法行走時,人們往往會沿著機動車道行走,他們會盡力為汽車提供從身旁穿過的空間,但從來不認為汽車會對自己恭恭敬敬。
現在再來設想劍橋市中心廣場的另外一種環境。那里有商店、酒吧和餐廳(樓上有很多麻省理工學院分拆出來的創業公司)。那里有明確標記的人行橫道,人們往往也會從這些指定的地方橫穿馬路。他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這里的司機不太文明。
人們會試探性地踏入有標記的人行橫道,然后四處查看來向汽車是否減速,或者司機是否示意他們已經看到行人。很容易透過車窗了解司機的焦點在哪里,即便是在光線昏暗的夜間也不例外。
行人和司機多數都是通過這種簡短的社交互動進行交流的,只要缺乏這種互動,行人往往就要注意,司機可能并沒有看到自己。這畢竟是在波士頓,當有司機飛快地穿過人行橫道時,行人會非常憤怒,沖其大喊大叫。
而在某些戾氣更重的地方,比如紐約的某些區域,行人和司機往往會展開更有爭議的對抗,例如故意避開對方的眼神,以此迫使其讓步。因此,可以在某個地區駕駛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另一個地方或許難以發揮作用。
問題不僅限于這些有爭議的行為。在中央廣場,很多行人會獎勵司機的禮貌行為。當主干道繁忙的時候,橫穿馬路需要駕駛員付出很大的耐心。行人發現這種耐心后,有的時候也會主動禮讓,揮手示意讓其先過。
人工智能通常無法捕捉這些細節。如果無人駕駛汽車處理不了這些事情,會發生什么情況?答案肯定是:它們無法像人類駕駛員一樣自然地適應行人。
△雪天跟著行人慢慢走的自動駕駛汽車,一定會被后面的司機們嫌棄。
這不只是個社交禮節問題。想想雪天的問題吧:汽車必須時刻關注身旁經過或在街道上行走的行人,而且要據此作出決策。究竟應該像多數人類駕駛員一樣從行人身旁開過,還是應該慢慢跟隨,避免潛在風險?如果慢慢跟隨,后邊就會堵車。被無人駕駛汽車攔住去路的人類司機肯定非常惱火。于是,無人駕駛汽車成了遭人嫌棄的東西。
△讀懂肢體語言:
目前,還有一個純粹解釋性的難題擺在無人車面前,那就是它們無法理解人類移動和停止的方式。比如說上圖,左側的兩個人正在路邊親切交談,他們這時并不打算橫穿馬路;而如果像右側顯示的那樣,其中一人停止交談轉身面向馬路,就說明TA準備過馬路了。這是人類司機瞥一眼就能明白的事,對于無人車來說卻很難。
即便天氣狀況良好,十字路口也有可能令無人駕駛汽車感到困惑。
例如,有一輛汽車停在路邊的停止標志下,發現有兩個人站在拐角處。這些人可能即將穿過馬路,但隨后,他們卻開始原地聊天。又或者,這是一對等待校車的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