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可為航司每年省300億美元:多數旅客不買賬
無人駕駛飛機有望在未來成為現實,但是瑞銀的一份新研究指出,消費者們并沒有做好擁抱它的準備。在8000名受訪者中,超過半數表示不愿搭乘無人駕駛飛機出行,即便這趟航班的票價更加便宜。
整體來看,只有17%的人愿意搭乘這樣的航班而在18~24歲受訪者中,這個數字提升到了27%;25~34歲的受訪者中,工業機器人維修,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接受度則高達31%。
新聞配圖(via:UnmannedSystemsTechnology)
當然,不同國家的受訪者也有不同的比例,其中德法人民最不愿意搭乘無人駕駛航班(13%),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而美國受訪者的意愿最高(27%)。研究指出,無人駕駛航班可每年為航司節省超300億美元(包含優化飛行路徑省下的燃料、以及飛行員的培訓費和工資等)。
對于乘客來說,也可以通過更低廉的機票,分得一定的益處。盡管歐洲旅客只能享有4%的降價,但報告表示,搭乘美國無人駕駛航班的旅客可享受到高達11%的下調票價。
瑞銀預測,這些技術有望最終讓飛行變得更加安全,且能夠減少人類飛行員造成的人為失誤。實際上,自主飛行早已進行過測試和概念化。
比如LiliumAviation近期測試了純電2座垂直起降的(VTOL)原型機,特拉維夫UrbanAeronautics計劃在2022年打造一架四人、氫能源飛行汽車;此外AirbusDefense&Space近期順利完成了一次Sagitta無人飛行器的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