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送餐是「噱頭」?這家公司不僅做到了量產還供不應求
去年成立還不到一年的普渡向市場推出了其旗下的第一款產品,并主要面向中大型餐廳進行推廣。
如今,距離第一款產品面世也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普渡的產品線發生了變化,訂單數目也由去年的幾十臺到目前的數百臺,KUKA機器人維修,訂單收入過千萬,而且這個數目還在持續快速增長。普渡的機器人已經實現了量產,但還是供不應求。用普渡創始人張濤的話來形容,這是個「幸福的煩惱」。
▎豐富產品線,背后是大量軟、硬件方面的工作
前陣子,普渡的新品進入了實體餐廳試運行。據張濤介紹,普渡這次主要是將去年的產品升級成為了Standard版本,并且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低配版Lite以及高配版Pro這兩款產品。三個版本主要在可定制的軟硬件內容、送餐效率、安裝部署難度這三方面存在差異。
說到產品的變化,張濤進一步介紹道,這三款產品在保持原有「多機器人協作」功能的基礎上,新增了「多托盤結構」、「多任務并行」這兩個功能。其中,除了Lite版本是固定配備3個托盤之外,其他兩個版本的機器人支持1-5個托盤數目的定制。「多任務并行」功能使得機器人由原本一次出發僅送一桌(直達模式)升級到一次出發送多桌,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硬件的變化和升級也意味著軟件上的更新和加持。為配合多托盤、多任務功能,普渡在軟件方面花了不少功夫,包括送餐邏輯系統的變化,定位導航系統、路徑規劃算法的優化。
基于這些改進工作,普渡送餐機器人的速度比原來的快了一倍(支持0.5m/s-2m/s范圍可調)。在送餐前,服務員僅需在每放置一個菜品后輸入餐臺號,剩下的傳菜任務全權交給機器人即可。并且在這過程中,機器人還能自主規劃最佳路徑以最短的時間將菜送至目標餐桌前。
機器人將菜送至目標餐桌前后,會提示服務員或顧客取餐
在上一次采訪中,我們了解到,運用普渡自主研發的低成本UWB定位基站,餐廳在部署該送餐機器人的過程中可避免對地板進行鋪設軌道這樣的改造,轉為在天花板部署基站的方案。
這一次,普渡高配版的Pro采用價格相對昂貴的SLAM(激光雷達+視覺)即時定位解決方案,則完全滿足部分客戶對環境零改造、簡易安裝部署的需求。
擴充產品線是普渡機器人在市場布局過程中收集客戶需求反饋的結果,也是一個需要持續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突破人形機器人的傳統設計,讓送餐機器人變得真正實用、高效
「面積相對較大的自助餐、火鍋店是我們產品線下推廣的主要目標,而漸漸的,也有其他客戶找上門,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比如一些大、中型的中餐廳。」張濤向我們透露,普渡機器人的產品已經覆蓋一線到六線城市的部分餐廳中,從反饋來看,不只是一、二線城市,小城市餐廳里的機器人送餐員更是讓消費者耳目一新。
事實上,送餐機器人也曾經風靡過一段時間,也接著一度低迷。在大眾的印象里,送餐機器人首先得先有個「人」形,然后再加上雙手上的一個托盤。這些機器人在短期內能起到吸引人眼球的作用,但最終都因為難以滿足不斷迭代的市場需求而被擱淺。」
「這一結果導致大量客戶對這類機器人產生了抵觸情緒。」張濤表示,這也是他們產品推廣初期面臨的主要困難。
從一開始,普渡就摒棄了人形機器人這樣產品設計方向,避免不必要的空間浪費,將最核心的移動和托盤部分保留下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極簡的設計風格。同時,產品重心保持在機器人前后中線上方的設計,使得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不易前后傾斜,機器人維修,也進一步的確保了產品的實用性。
這樣一來,客戶看到了與往常不一樣的送餐機器人形態,產品實際的運行效果也基本符合客戶對實用、效率的要求。普渡機器人也因此有了進一步拓展市場的可能。
▎從對送餐機器人「不信任」到「重新接受」的市場態度轉變,為普渡深耕該領域帶來了必要的信心
眾所周知,餐廳服務行業涵蓋了一套十分復雜的服務體系,涉及各種各樣的菜系以及不同的服務模式,貫穿餐前、餐中、餐后的全過程。
基于送餐機器人性能所能滿足的需求層考慮,普渡選擇了以內容單一且工作過程中不需要過多與顧客打交道的傳菜環節作為切入點。據張濤表示,一臺普渡機器人基本上可代替一個傳菜員。
「一般來說,餐館的人力成本大約占總成本的30%-40%,而傳菜員這樣提升空間很低的職位往往具備流動性大的特征,更是增加了招聘、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張濤進一步解釋,一臺普渡機器人的常規使用壽命大約為10年。折算下來,與相應的人力成本相比,一個機器人送餐員花費的價錢還是相當可觀的。
「全中國有3000萬餐飲從業人員,其中有600萬是傳菜員,大致估算一下,這將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張濤補充道,「當然,像歐美這樣一些以自取式服務快餐店為主的國家和地區,對這方面的需求相對會弱些。」
普渡送餐機器人目前雖然僅執行傳菜這一單一任務,但它們還具備智能避讓、語音提示、表情包互動、巡航模式等基本功能。
接下來,普渡也將繼續深耕送餐機器人領域,并計劃為機器人增添部分餐中、餐后服務功能。
據了解,普渡機器人也在美國、蒙古、歐洲、新加坡、印尼、印度等地拓展海外市場業務。經過這一年多時間以來,身在行業中的張濤明顯感覺到,客戶在他們產品的滲透下,逐漸改變了過去的不信任轉而重新接受送餐機器人。這樣的態度變化也進一步的給普渡帶來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