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讓醫生不再“摸著牙”正畸
圖片來自網絡
讓延續了幾十年的傳統口腔正畸從試錯的經驗模式走向精準診療。2月5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八零后博士生導師夏澤洋向記者帶他的博士團隊展示了他的研究團隊的精準口腔正畸診療機器人研究成果。正畸不再需要咬牙印做牙模,不再用兩三年時間不停地到醫院復診調整矯治器。
夏澤洋介紹,口腔錯頜畸形是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三大口腔疾病,它不僅影響患慮者顏面美觀、頜面發育和口腔功能,還會誘導心腦血管等多類重大疾病。傳統口腔正畸基于試錯的模式,過度依賴醫師經驗;谖锢硌滥5脑\療方法沒有充分考慮難以吻合口腔生物力學特性,導致治療過程及結果缺乏可預則性,同時現有診療方法也亟待實現不了個性化矯治器的高精度制備。
夏澤洋團隊開展了機器人應用于口腔正畸的研究,以基于機器人學及計算生物力學的精準口腔正畸診療理論與關鍵技術為突破點,逐步建立了精準口腔正畸診療機器人的研究方向,工業機器人維修,并建立了相應的方法與系統。該系統,首先實現了基于口腔CT圖像的口腔組織重構及可視化。機器人通過口腔CT圖像并自動建立牙齒牙周膜牙槽骨生物力學模型,通過矯治器正畸力模擬和牙齒移動模擬實現正畸過程的模擬預測,并通過機器人來實現個性化矯治器的精準制備。他們的研究已發表專業論文30余18篇,申請專利20余6項。成果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了吳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學技術獎。
作為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機器人青年科學家論壇主席,夏澤洋演講中提的出實現口腔正畸精準口腔正畸診療機器人的研究,引起科學家們關注。他介紹,庫卡機器人,機器人維修,以后患者到醫院采集好口腔圖像數據,通過計算機輔助診斷、治療規劃、矯治器設計和治療模擬,然后做個口腔CT,機器人只需幾分鐘就能做好矯治器,接著就可以開始正畸,不用等醫師做牙模再做矯治器再正畸,預期周期可以顯著縮短減少一半,診療費用也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