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物種能毀滅我們的精神世界除非我們自己放棄
郝景芳接受快報專訪
阿爾法狗(AlphaGo,一款圍棋人工智能軟件)輕松擊敗世界冠軍;寫稿機器人用25秒的時間完成新聞報道;李彥宏視頻直播自己乘坐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一路高歌猛進的人工智能(AI),從沒有像最近兩年這樣,如此引人關注。
大家既興奮又緊張。人工智能的智力表現和學習能力如此優秀,它們究竟會發展成什么樣?會像《黑客帝國》這些科幻電影講的那樣,成為人類最大的威脅嗎?很多人都在思考這些問題。最近,科幻作家郝景芳剛剛推出新作《人之彼岸》,書中收錄的六個短篇小說,主角都是未來世界的AI,一個可以讓人分身的智能產品、一家讓人死而復生的秘密醫院、一個陷入謀殺案的智能管家、一輛代替人類炮轟人類的戰車、一個決定向人類3歲孩子學習的機器人、一塊讓人類永遠擺脫沖動情緒的電子芯片人工智能和人類的PK,究竟誰是贏家?
1月4日晚,郝景芳來到杭州,庫卡機器人,在曉風書屋舉行讀者見面會,主題聊的就是AI時代,當人,還是當AI化的人。活動開始前,郝景芳接受了都市快報的專訪。記者潘卓盈攝影朱丹陽
18歲放棄北大中文系選擇學習天體物理和經濟學
18歲那年,郝景芳放棄北大中文系提前錄取資格,選擇清華大學的天體物理系,7年后,她又轉修經濟學博士,畢業后在國家智庫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做經濟研究員。在這期間,郝景芳一直在寫科幻小說,獲得不少獎項,包括在2016年8月的第74屆世界科幻大會上,憑借《北京折疊》摘下科幻文學界最高獎項雨果獎。
郝景芳的新書《人之彼岸》豆瓣評分8.3,超過她之前的所有作品,包括《北京折疊》。實際上,在《北京折疊》中,郝景芳已經預測過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動造成的社會影響很多人失業,無處可去,只能被折疊進夜里。《人之彼岸》第二個故事里,有一幕讓人毛骨悚然:主人公錢睿無法相信,自己前一晚還在醫院看到形容枯槁即將離世的母親,突然第二天活蹦亂跳坐在家里。隨后,他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這家醫院把病危腦部意識和記憶轉移到新的身體上制造新人。當他聯合朋友準備起訴這家醫院謀殺罪的時候,他意外發現,自己就是那個腦部植入AI芯片的新人,工業機器人維修,而且社會上已經有幾千萬和他一樣的AI人。
不過,跟霍金的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類文明終結觀點不同,郝景芳顯得樂觀得多。她認為,人工智能會變得非常強大,但并不意味著它們會毀滅人類。它們的威脅性其實和原子彈一樣:能毀滅所有人,但按鈕掌握在人類手里。
人工智能與人類最大的差距
在于它們不懂情感
郝景芳告訴我,這兩天來浙江,白天都在外面跑,只有晚上的時間可以和讀者見面,做關于‘人工智能’的調研課題,涉足多了,才有了寫這本書的想法。我這次其實是來杭州出差的,這兩天已經去考察了下沙幾家工廠,有做消防設備的,有做電梯的,很多已經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我在紹興看到一家黃酒企業,從原料釀制到包裝生產,整個過程全部自動化,也就是說,不需要人工了。
這是否意味著,未來有越來越多的職業和工種被淘汰?郝景芳的觀點是,很多領域所謂的替代,不是不需要人做了,而且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人力可以解放出來,去做更高級更需要情感的工作,比如醫療行業,依靠人工智能診斷病情,醫生就有更充裕的時間去和患者做溝通交流。人工智能反過來可以倒逼著各個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人工智能與人類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不懂情感,缺乏對世界的常識和創造力。綜合認知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自我表征能力,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都是人工智能難以突破的瓶頸。郝景芳說,她在書中的第一個故事里,談到了人工智能的這一缺陷,一位人工智能分身機器人創業者因為工作繁忙無法陪伴自己的妻子,就安排自己的分身陪妻子過生日,妻子告訴丈夫,它連氣都不會生!因為人工智能基于數據和理性,并不能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