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現如今,全球制造業正醞釀著一輪技術和市場的競合,主打智能制造的工業4.0不僅是德國的工業變革模式,對于全球的制造業變革都具有很深的借鑒意義。近年來,全球大量傳統制造產業正在進行脫胎換骨的智能化轉型升級過程,從而煥發出新生機。與此同時,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已在全球范圍內開啟。
隨著近幾年機器人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傳感器技術的深度開發與創新,工業機器人的作用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一個搬運重物的工具,而是變得更加智能化。傳感器為機器人添加了靈魂,為機器人高精度智能化的工作提供了基礎。
作為全球領先的工業傳感器供應商,SICK在機器人集成應用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7月6-9日舉辦的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上,編輯特意采訪了廣州SICK傳感器公司市場總監崔麗麗女士,就目前該公司的產品應用、技術發展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廣州SICK傳感器公司市場總監崔麗麗
訊:我們知道,貴公司是傳感器應用領域的頂級生產商。在當前機器人產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之際,傳感器在機器人中的應用也是越來越廣泛。請問您覺得傳感器在整個機器人產業鏈中扮演著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崔麗麗:傳感器其實是機器人的基礎,無論哪一種機器人缺少了傳感器都發揮不了作用。以最簡單的關節機器人為例,檢測運動位置,需要用到運動控制編碼器;抓取之前要先識別物件的位置,需要用到視覺傳感器。另外,AGV移動機器人的行走路線的確定會有專門的激光掃描儀來進行導航,AGV機器人在移動過程中的防撞、避障,都可以通過傳感器來進行安全控制。總之,傳感器是機器人的基礎,是機器人測量感知必須的一部分,沒有傳感器就沒有智能機器人。
訊:目前貴公司的傳感器產品主要應用在機器人的哪些領域?具有怎樣的技術優勢,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崔麗麗:SICK產品在機器人的應用主要分為四大領域:第一是移動機器人/AGV的行走線路導航,SICK能提供從技術角度來講最先進的激光導航,這種導航方式相比其它如磁導航,行走路線更加靈活,定位精度更高。除此之外,SICK還可以提供基于二維碼識別來確定機器人/AGV行走位置的導航;第二是防撞,針對移動式機器人/AGV的防撞,能提供安全/非安全兩類激光掃描儀來進行區域的保護;第三是充當機器人的眼睛,通過視覺傳感器的檢測來幫助機器人精準抓取定位;第四是機器人的運動控制,通過使用伺服反饋編碼器,配合運動控制器來實現機器人的運動控制。除了以上四大解決方案,SICK還會根據客戶的需求來定制相應的應用方案。
SICK是比較看好機器人行業的,尤其是移動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行走機器人。現在在國內如雨后春筍一般爆發出了很多新的機器人廠商,各個廠商要求不一樣,SICK會根據客戶的要求開發出一些性價比比較高、更貼近中國市場要求的產品,并不斷加以完善。中國目前在機器人領域還屬于偏低端,考慮到成本的緣故,很多廠商對機器人的零部件和傳感器的采購價格會有一定的要求,SICK會根據不同客戶的要求來提供不同等級的解決方案。例如,SICK的激光導航方案就有不同精度等級的產品。另外,針對防撞的解決方案,SICK既可以提供符合歐標安全標準的解決方案,還可以在一些對物件的保護或者客戶要求相對比較低的場合,提供非安全的解決方案。
訊:前不久德國總理訪華,為工業4.0下的中德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那么,您認為這會為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帶來什么樣的發展機會?
崔麗麗:事實上,工業4.0最核心的一個愿景就是實現自主化的智能生產。其為智能裝備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機遇,而機器人就屬于智能裝備的一種。機器人市場現在一片大好,而這種快速發展的好勢頭起碼還會持續三到五年。有數據表明,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在機器人使用密度上的差距很大。所以,中國機器人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外,中國的很多機器人廠家還屬于中低端,雖然關節機器人占有率已經提高到15%,庫卡機器人,但是大部分還屬于中低端的市場。總的來講,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機會概括為兩點:一個是繼續擴大份額,另外一個就是往中高端進取。
訊:您認為德國與中國的工業模式有哪些相通之處?此外,德國工業4.0發展模式對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有哪些借鑒意義?
崔麗麗:德國的強項主要在于工匠精神,也就是機械制造,德國在機械、機器方面很發達,德國的工業4.0是針對工業行業的,而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全產業鏈,中國是機器人工業行業產業鏈最全的國家。在這個基礎上,其相通之處就是德國與中國都認為工業是基礎,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礎。
德國是先進的制造業國家,工業領域在歐洲乃至全球都是領先的。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政府意識到工業發展將是帶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最堅實的基礎,所以基于工業4.0推出中國制造2025。但是,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不是等同的概念,中國制造2025是針對中國工業的一個發展戰略,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工業的現狀,其范圍更寬,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跟工業4.0是高度一致的。所以說,工業4.0在智能制造領域對中國的智能制造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理念上比較貼近。
訊:最近一段時間業界里最大的新聞莫過于美的收購庫卡,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在上周美的已經與庫卡簽署完了投資協議而沒有簽署控制協議,對于這一結果眾說紛紜,有人說這開啟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新篇章,也有人說美的收購庫卡更像是一次財務上的投資而非技術上的引進,所以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么對于這一事件,您有怎樣的看法?
崔麗麗: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發展起步較晚,目前技術上還處于較低端的水平,相比歐美日等國還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中國機器人行業想得到發展,技術是很重要的因素,不能總停留在低端水平。而美的的收購舉動對于中國的機器人技術水平從低端向高端靠近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KUKA在機器人領域是首屈一指的,他們的先進技術將對中國的技術水平的提升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總而言之,美的收購KUKA這一事件對于機器人行業能起到強心劑的作用。
作為一家從德國走向世界的知名自動化公司,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取得了那些成績?在工業4.0的浪潮下貴公司又有怎樣的發展布局與規劃?
崔麗麗:SICK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司,今年是SICK成立70周年,現在的員工達到7500多人,近幾年在中國的市場呈持續增長狀態,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我們有信心未來五到十年會保持持續穩固的增長。基于工業4.0、智能制造這個大背景,對于整個工業行業都是一個發展契機,SICK也會抓住這個契機。SICK取得的成績主要在于在工廠自動化、物流自動化以及過程自動化市場份額的增長和銷售業績的增長。SICK在德國是一個參與和推進工業4.0非常積極的一個企業,專門制定了相關的戰略和策略以及行動計劃支持工業4.0,并成立了工業4.0部門,在中國市場在也積極支持工業4.0及智能制造的發展和落地。
結合工業4.0及智能制造戰略,SICK也相應地做了戰略發展計劃和行動計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