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被那些關于高大上倉儲機器人的新聞給騙了,能夠大規模落地的倉儲機器人可能并不高大上。而且,這種現象并不僅僅存在于倉儲機器人領域。
2012年,亞馬遜以7.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倉儲機器人Kiva,隨后,瑞士wisslog、以色列Transwheel、硅谷Fetch和Freight以及國內的GEEK+、快倉、海康威視、新松、昆船、水巖科技等紛紛入局,倉儲機器人因此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倉儲機器人旨在以機器換人的方式提高倉庫運行效率,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降低倉儲運營成本。不過,IntelligentRobots聯合創始人林錚在走訪了大量倉庫之后,發現上述這些很火的類Kiva的倉儲機器人其實并未解決大多數倉庫的痛點:倉儲機器人需要對倉庫進行一系列整體的改造,無法在已存的、傳統的倉庫中直接使用。
關于改造要點,林錚總結如下:
首先,需要設置大量的用于導航定位的二維碼或鐵軌。
其次,貨架本身也要改造,需要將傳統排式大貨架改造成一個個單獨的較小對方形貨架,用戶需要的時候,機器人將整個貨架都搬過來,這對一些大型的中心倉而言,一次性搬運多個物體可能會比較省成本,但對更多的小倉庫而言,會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費。
最后,在軟件方面,甚至連倉庫的wms(倉庫管理系統)也需要重新改造。
以上幾點都使得小倉庫在使用類Kiva的倉儲機器人時,將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國內某倉儲企業做了一個2000平的自動撿貨倉,花了400萬人民幣,人員減少60%,而每日撿貨量才2500單)。類Kiva的倉儲機器人只能在大型倉儲或者明星倉儲代表性地用一下,下一級的倉儲很少使用。甚至在英國,也沒有任何一家倉儲使用Kiva系統。
亞馬遜Kiva
因此,林錚決定做一款既能提高倉庫撿貨效率,又能做到0改造成本的倉儲機器人,讓大家都能用得起這樣的技術。
具體而言,IntelligentRobots開發的倉儲機器人采用紅外單目攝像頭等自帶的傳感器進行導航定位,從而避免了安裝導軌、貼二維碼等改造費用,同時不需要對傳統倉庫貨架進行任何改造,僅僅只是通過機器人與人類員工的分工協作來提高撿貨效率人類員工在貨架區負責撿貨,并將貨物放在貨架旁邊特定的推車里,由機器人負責將裝有貨物的推車運送到相關的作業區。
傳統撿貨倉一個工作人員70%的時間其實都在走路上面,只有30%的時間是在做撿貨工作,而我們則可以讓工作人員用于撿貨的時間提高到60%以上,剩下的走路的過程都交給機器人。林錚認為他們做的本質上其實是一種虛擬傳送帶機器人,但比傳統實體傳統帶要更加靈活,占地面積小,庫卡機器人,且低成本。除了目前重點打造的倉儲場景外,未來的應用場景還將更加寬闊。
林錚表示,他們目前正在英國與某大型跨國倉儲物流企業進行產品測試,林錚自信他們將成為最早將這種新型倉儲機器人落地的企業。
難點:基于主動紅外單目攝像頭的導航定位
林錚介紹,導航定位是機器人技術的關鍵,為了避免倉庫改造成本,并進一步降低設備成本,IntelligentRobots拒絕了相對成熟的激光傳感器方案,而是采用了更加廉價的視覺解決方案,而且采用的還是主動紅外單目攝像頭,配合其他傳感器的感知融合(sensorfusion)來實現定位導航。
很多人可能會疑問,IntelligentRobots為什么沒有采用當前更為火熱的雙目視覺方案?
林錚解釋,雙目方案采用被動光,當外界光照改變的時候,設備無法進行補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設備在一個光照條件下能夠看清,但一旦來到了另一個光照環境可能就看不清了,這就會造成設備在安全性與穩定性上的隱患,而工業級產品又非常看重穩定性與安全性,機器人萬一撞倒了貨架,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事故。林錚如此表示。林錚認為,自己所采用的主動紅外攝像頭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利用單目攝像頭進行導航定位的確比較難,但林錚表示他們可以用軟件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而這也是他們的優勢所在。我們7個人的團隊中,目前有6個人都是做算法的,其中有負責戴森掃地機器人視覺模塊的工程師,也有利物浦大學專講移動機器人應用的老師等,并有來自帝國理工和約克大學的機器人專家擔任技術顧問,而且跟我們合作的那家英國跨國倉儲物流企業的老總還是我們的顧問。雖然機器人是一個軟硬件一體的產品,但我們將硬件全部外包給了中國的一家硬件廠商來做,我們主要專注于更加核心的算法層。林錚認為倉儲機器人在硬件方面已經有比較成熟的方案了,而現在的難點主要在算法方面。
而且林錚強調,想要做出室內自主駕駛機器人的算法其實并不難,但難就難在如何將這個算法做到工業級并能夠產品化。
林錚介紹,IntelligentRobots在2016年年底結束百萬英鎊的天使輪融資后,迅速招納機器人研發專家,并很快于17年10月左右開發完成了整套機器人系統。10月份到12月份,開始陸陸續續接待了很多合作伙伴來看demo(大概10次左右,累計5個小時左右),他們將機器人放在一個模擬的倉庫環境中運行,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機器人沒有撞到任何東西、沒有因為人多而停止工作、每次都能準確地搬運推車。
而在效率方面,通過數據模擬,對于3000平左右的倉庫,他們用不超過10臺機器人,達到50%左右的人員減少,而且每天的量也可以達到2000單。
立足英國,背靠中國
據了解,IntelligentRobots目前的重點市場主要集中在英國,究竟是立足于英國好?還是立足于中國好?這是個問題。
對此,林錚認為兩者各有優缺點,在英國的缺點是市場相對中國比較小,但其優點就在于擁有更加多而且更加高素質的研發人才,而且最重要的是,英國市場急需類似的產品。
英國勞動力成本較高,尤其是英國脫歐,英國脫掉了來自東歐地區的廉價勞動力,這就使得英國倉儲行業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行業開始不得不使用倉儲機器人。
另外,林錚表示他作為一個中國人在英國創業還有這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相對于英國其他團隊,林錚可以更好地對接中國的硬件制造能力,通過中國的供應鏈、供應商幫助IntelligentRobots進行低成本的硬件生產。英國的團隊具備扎實的技術研發和算法開發能力,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但大多不具備硬件制造基因。林錚如此介紹。
在學會跑之前,要先學會走路
在人工智能以及無人零售店等概念的沖擊下,人們理所應當地認為智能倉儲應該是全自動、100%無人值守,而且很多媒體也過多過少地向讀者展示了這種并不全面的新聞。對此,林錚認為這些設想都還太未來了,都是5年甚至10年以后都不一定能大規模落地的項目,在學會跑之前,要先學會走路。林錚強調。
林錚認為當下行業需要的是,卻是像IntelligentRobots這樣的、能夠馬上落地的項目。
目前,IntelligentRobots正在進行A輪融資,主要用于機器人的量產以及市場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