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機器代人的革命正成為不少順企正在努力的方向。為了適應轉型升級的需要,不少企業都購買了機器人,一臺機器人可以省下幾個勞動力,機器人不眠不休,還可以24小時不間歇工作,非常受一些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的企業的歡迎。機器代人計劃在實施中,但機器完全代人幾乎不可能,機器人買回來了,但操作機器人的人才在哪里?
順德區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這個位于南國西路盡頭的一家杏壇職中,開始了機器人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廣東省內首個庫卡機器人工業培訓中心就落戶在這里,今年2月,首批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的學生開始春季班的首批課程,而他們的課程,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車間直接操作機器手。這里已經成為庫卡機器人技術維護平臺,也將成為下一代操縱機器人專業人才的搖籃。
機器人實操占六成課時
13日上午,該校高一機器人專業的學生正在使用庫卡機器手吸取乒乓球放在合適的位置,學生拿著自己編程設計好的操作面板,輕點鍵盤即可隨心控制機器手完成放置抓取旋轉放置的全套工序,盡管剛剛于2月份春季招生入學,僅僅學習了一個季度,但很多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對簡單指令的編程,可以自行操作機器人。
在另一個實訓樓,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這個專業的同班同學正在使用機器在電腦上設置編程,老師發出指令后,由學生自行變成完成流水線全自動化的一整套工序。老師授課是分小組上的,三個學生為一組,而帶上46人的一個班,往往需要3個老師分頭授課。
小班制手把手教,學生容易懂,另外也是為了安全考慮。該校校長陳慶國表示。在該校的機器人應用與維護中心內,將近700平方米范圍的機器人培訓基地,已經安裝了來自國內外頂尖的機器人品牌,來自庫卡公司的機器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經過兩次的公開招投標,該校已經從庫卡公司購買了14只機器手設備,此外還有14臺機器手仍待發貨。學生已經學會使用這些機器手去完成一些勞動強度高的崗位工種,如沖壓、噴涂、焊接。同時,他們還會使用這些來自大洋彼岸的機器,與順企的一些公司合作,為他們生產一些配件,成為他們的訓練,也用來補貼購買機器的一些開銷。
為了令學生更好地產學結合,該校斥資700多萬購買了14臺庫卡機器人出品的機器手,第二批也將采購6個庫卡機器手,令學生一方面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一方面下實訓車間進行編程學習。機器人實操幾乎占到六成的課時。該校校長告訴記者,由于上課常常是操作機器,比打網絡游戲更加刺激,男生都喜歡。一名學生表示,班上同學都對這樣的實操非常感興趣,學得也很用心。
操作機器人崗位熱門
為何投入如此大的經費購買機器設備?與為何要開設機器人專業一樣,這兩個問題對于該校而言是同一個答案,校長陳慶國已經在該校呆了17年,他是該校最早提出引產入教的理念。我們的學生只有在學校就使用與工廠一樣的機器設備,才能適應就業的需要。而為何開設機器人專業,也是為了適應順企的需要。
企業招工難,一些高強度的,甚至是有些危險性的崗位,很難招到員工,技校畢業的學生也不愿意去做。陳慶國表示,在與企業溝通的過程中,發現有一些企業為了破解招工難,已經上了一整套的全自動化設備。幾年前,該校教務處副主任盧民到德國學習,發現在一些無人工廠內,除了開叉車和一些電器工程師以外,偌大的工廠往往空無一人,取代工人在流水線上操作的正是這些機器人。
但一個往往被忽視的問題是,以往順企購買了機器人,工程師往往設置好編程就離開企業,一旦后續發生維護或是產品發生調整往往很缺乏這些人才。
機器人上崗后并不是一勞永逸,是需要人與機器人磨合,用人的經驗去指導機器人生產,才能達到效率最大化。在順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高級部長丁斌也表示,機器完全代人是不可能的,機器人做的工作,都需要人去調試。
他表示,以對產品拋光打磨為例,機器人如果不知道做到哪一步,很有可能直接把產品給破壞掉了,要掌握這個度,就需要靠老工人的經驗。工人的學識對產品有更大幫助,庫卡機器人,不能盲目追求替代工人,而是應該追求一種平衡。
正因為此,在一些企業從大洋彼岸斥資購買了機器人設備后,前來調試的工程師調試完成一走了之,一旦機器發生問題需要維護,他們很難找到人來調試機器。以庫卡公司在廣州的點來看,只有那么3、4個人,賣出的機器人那么多,怎么可能一發生問題立即過來。盧民表示,一旦由于機器人停工,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比人停工帶來的更大。
畢業生就業行情看漲
同時,作為庫卡機器人公司,為了推廣他們的產品,也非常需要找到技術培訓的平臺,庫卡公司在售賣機器手給該校時,忽然發現該校正是其技術培訓與應用的一個很好的平臺。為此,雙方在去年10月簽署了合作協議,將首個庫卡機器人工業培訓中心落戶在胡寶星職業技術學校,雙方合作將由庫卡公司為該校培訓師資,由該校成立庫卡機器人培訓中心,承擔培訓任務,并授權給該培訓中心頒發內部認證的證書。
該校已有5名教師經過庫卡公司的師資培訓,同時,該校也將對學生及社會展開機器人技術的培訓,拿到庫卡公司的內部認證,基本上就是機器人行業認可的標準了。
盡管該校從今年2月開始才開始機器人專業的首批招生,但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該校就已經將機電專業細分了一個機器人專業的班級,如今,該校已經形成完備的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學生,從高一到高三共有6個班級,一共有250名學生。
第一批機器人方向的共30名學生全部進入順企展開對機器人的實操工作,學生月薪剛入職在3000元4000元左右,KUKA機器人維修,轉正后最高可達萬元月薪。企業都紛紛爭搶該校學生,就在距離該校不遠的杏壇齊龍路9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如今已經引入20家高新技術企業,他們也對該校的機器人專業學生十分感興趣,廣東鍛壓機械制造廠、美的、新寶等一些大企業也早在就預定今年即將畢業的學生。
但就算機器人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看好,但對于該校而言,并沒有大規模上這個專業的班級設置。今年秋季招生,他們仍打算只開設兩個班級,一些大企業由于生產流程已經非常規范,產品也是標準化的程度,往往不需要很多維護的人員,大量需要工程師的往往是一些中小企業,他們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機器代人的舉措,才令我們的學生找到未來就業的空間。盧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