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的大動作不斷。去年八月份以來,先是牽手安川電機,在中國成立兩家機器人公司,開始從家電行業正式邁入智能制造。今年3月份,美的收購東芝,正式進入日本家電市場。而過去不到兩個月,美的又主動要約以十倍于東芝的價格收購庫卡,又將其戰略擴展至全球范圍內。
這一系列的"大事件"是突然發生的嗎?當然不是。那么從美的掌門人方洪波自擔任總裁以來的一系列大事決策上可以看出這一切其實是美的早就規劃好的路徑。相較于格力董明珠的盛名,也許我們也許會問:"方洪波是誰?"接下來就帶你看方洪波是如何從美的的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千億總裁,以及后面一系列為智能化轉型做做出的重大事件。
千億掌門的成長之路
將時光拉回到24年前,1992年11月初,方洪波剛剛從東風汽車辭職到順德,成為美的總裁辦的一個普通內刊編輯。他最初通過寫各種總結、報告、發言稿,逐漸了解公司,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據說,某次隨何享健出差過程中,他根據所見情況做了分析總結,并有勇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給何留下了深刻印象,開始獲得提拔。
1997年,美的遭遇嚴重危機,空調業務滑至谷底,行業地位從第三跌至第七位,當地政府甚至有意讓科龍并購美的。對于把誰推上火線上來拯救公司,決策層分歧不小,最終何享健力排眾議,KUKA機器人電路板維修,起用而立之年的方洪波。
1998年春節后,方一個人背上行李箱出差,一走就走了45天。彼時交通不方便,高速公路很少,每天他就在火車、汽車、飛機不同交通工具間換乘。他的一個任務就是要開發全國優質客戶,可當時全國優質客戶中沒有一個肯做美的生意。于是方拉了研發和市場的人封閉開了一天會,當時也沒有別的概念,就提出要"搞個明星產品吸引一下顧客",研發部門還真弄出來了,這款產品賣了七八十萬臺。
1998年空調大戰中,方洪波的營銷軍團做到了有空調的地方就有美的銷售員。其空調銷量達到90萬臺,增長速度200%,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幾乎比1997年翻了一番。
2000年,方洪波升任美的空調事業部總經理,此后美的空調一直保持行業三甲之位。2011年,美的集團整體收入1400多億元,其中制冷家電集團收入900多億元,為集團貢獻了超過六成收入。
2004年后,在方洪波的主導下,美的對華凌、榮事達、小天鵝等實施了一系列并購,完成了美的冰箱、洗衣機的產業布局;還先后推動美的與日本東芝、美國開利的合資合作,使美的制冷家電業務日益國際化。
2011年,美的集團整體收入1400多億元,其中制冷家電收入900多億元,為整個集團貢獻了超過六成的收入。方洪波在美的集團內的業績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2009年,他從創辦人何享健接過了上市公司CEO權棒;
2012年,何享健再傳位,"打工皇帝"方洪波升格為美的集團董事長。
2014年,美的營收達1423億,同比增長17%。
今年,就在方洪波東京簽約安川電機前一周,美的剛剛發布了2015年度財報。2015年美的集團營收1384億元,比去年下跌2%,但利潤居然有127億元,同比增長21%,繼2014年之后再度站上百億關口。
學歷史出身的方洪波卻喜歡用財務角度解讀公司,"美的集團資產負債率最高的時候有70%、80%,現在是60%,非常健康的水平。我們的有息負債非常少,就是一些商業票據。資產結構非常好,總資產1400多億,其中現金就800多億,流動性非常好。"
或許正是因為資金充足,才給了方洪波在帶領美的的轉型路上挖掘國際巨頭資源的底氣!
轉型開始:瘋狂的變局前夜
美的的轉型升級始于2011年春天。那年新年伊始,美的電器的銷售堪稱"夢幻開局":訂單如雪片飛來,應接不暇;等貨的車輛首尾相連,晝夜不息;工人過年不放假,必須加班加點。方洪波說:"簡直想把街上過路的人都拉過來干活"。
就是在這種紅火的背景下,方洪波看出了發展的隱患,他提出改變舊的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為什么這么做?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方洪波認為,舊的發展模式讓美的成為千億級企業,但到了后來,基本上屬于"薄利多銷不賺錢",積累了巨大的風險,盡早轉型,排除隱患,才是上策。
什么是舊的發展模式?就是"大規模、低成本"的模式,就是當年津津樂道的"規模效益"。每年,美的都要投入四、五十億元,在全國各地買地建廠,擴大產能,各地政府也推出優惠政策,助推美的。由于大量的資金都投入到土地廠房生產線上了,產品研發的投入自然就少了,產品更新換代慢,中低端產品占了70%以上,產品利潤率很低。
上規模,降成本。過去三十多年,美的是這么發展起來的,全國家電業都是這么發展起來的。
在需求旺盛時代,低價是王道,產能是優勢;而一旦需求不足,產能就會閑置,就會成為企業的沉重負擔。方洪波深諳這一市場規律。在2011年那個市場紅火的春天,方洪波決定轉型。他相信,市場最瘋狂的時候,一定是變局的前夜。
轉型,怎么轉?方洪波提出了三大目標: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方洪波將其稱為"三核驅動"。
轉型并不容易。很多人尤其是高管對轉型不適應,甚至是抵觸和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方洪波號召大家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先后撤換了三分之一的高管,確保轉型升級措施的穩步推進。
自此,美的智能化轉型之路轟轟烈烈的開展了。
牽手小米,進軍智能家居
相比傳統家電企業選擇與互聯網公司在業務層面的合作,美的則表現得更為大膽。2014年12月15日,美的集團發布將以每股23.01元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發5500萬股,募資不超過12.66億元,發行完成后,小米科技將持有美的1.29%股份,并提名一名核心高管為美的集團董事,雙方意圖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態鏈、移動互聯網業務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在外界看來,美的向小米拋出"橄欖枝",是美的整體向互聯網企業轉型的一個戰略,小米成為美的股東后,美的更容易植入互聯網的基因。另外,可加速美的智能家居進程。雖然14年3月份美的提出M-Smart智能家居戰略但并未有實質進展,更是比競爭對手海爾慢了一拍,美的迫切需要完善在智能家居鏈條上的軟實力,包括在用戶營銷、用戶互動等,而這些都是小米的強項。
在方洪波看來,未來,智能家居的單品之爭、入口之爭將轉為"平臺之爭",誰擁有用戶最多,誰將成為智能家居的王者。資料顯示,美的2013年家電產品銷量達到2.5億臺,市場保有量達到20億臺。小米手機2013年為1870萬臺,2014年達到6112萬臺,2015年超7000萬臺,一旦小米+美的的用戶大于海爾,那么將會產生"磁鐵"效應,吸引更多跨平臺合作方參與到小米和美的的智能家居開放平臺中,小米+美的的組合將成為繼京東的京東+、海爾的U+、百度的ihome等另一大智能家居平臺。
牽手安川,從智能家居到智能制造
2015年8月4日,美的集團與日本"安川電機"在中國的獨資子公司簽約設立了兩家合資公司,正式進軍機器人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