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家族美的”變身“公眾美的”,用資本化的契約關系約束企業創始人和經理人的權力,美的顯然已經平穩實現了企業的“去家族化”。受益于業績提升、機器人概念及跨國并購的順利推進,去年美的的市值大漲34%,首次突破2000億元。
2016年國內空調市場份額中,位于第一陣營的格力、美的、海爾分別以29.2%、24.2%和10.4%占據六成市場。但在整個家電行業的二級市場表現上,美的卻以總市值、凈資產、凈利潤三項指標領跑行業。
業務線的犬牙交錯,市場份額與行業未來押注的屢屢重疊,致使美的與格力時常被推到“競技場”的中央,董明珠的“大炮”偶有開閘,火光四濺,單從隔空開炮的對壘上,美的的方洪波幾乎被打的體無完膚。
兩者雖然一為民企,一為國企,但企業的傳承都走向了職業經理人的道路,方洪波、董明珠的順利接班既為中國企業的傳承問題樹立了標桿,也塑造了美的和格力在公共場合持續不斷的“死磕”局面,因技術、專利、人才引發的爭論從未停息。
美的與格力的交班
在2016年年初,美的與格力曾因互相舉報學術造假而升級為訴訟;同年6月,董明珠憤然聲討美的,揭露兩名美的員工身著格力制服進入格力公司里偷拍,企圖竊取技術機密,被格力方面抓個現行,并扭送公安機關。實際上,早在2007年戰火便燃氣,美的在產品宣傳中直指格力等同行空調產品的銅鋁連接管是“黑心管”;2013年,格力曾以美的在同一種商品上侵犯涉案“五谷豐登”注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提起訴訟;2014年,董明珠公開指出美的廣告中的“一晚一度電”是欺騙消費者。近年,兩家老總又因“挖人”事件隔空交戰。
空調依然是美的主要的營收來源
2016年3月的經銷商大會上,一貫“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方洪波終于憋不住了,“你不斷指責我,說明我比你強大,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否則你指責我干什么?你攻擊我干什么?你的指責只會讓我們更加自信!
但隨后不久,方洪波又發了一條意味深長的朋友圈:“奔馳公司祝賀寶馬100歲生日,左下角德文的意思是:感謝100年來的競爭,沒有你的那三十年其實感覺很無聊。向競爭者致敬,偉大企業應有之胸懷!”
學歷史的方洪波顯然想用情懷來把事情翻篇兒,而董明珠的“炮火”背后,除了巨頭碰撞的相敬相殺,也有對美的越裝越滿的籃子的誠惶誠恐。
家電的想象空間還有多大?
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都是從新興市場開始,那里沒有什么像樣的領導品牌,中國企業可以大肆收割。但要想做大品牌,主流市場是繞不開的,哪怕是日本這么小的主流市場,www.twshmhelmet.com,對美的也有價值。
美的2016年國內外銷量比重
2015年空調行業負增長兩位數,美的空調收入645億元,同比下降11%,帶累集團全年負增長?照{不行了,新的增長從哪里來?海外市場是重頭戲,但不再只滿足于新興市場,進入歐美主流市場勢在必行。
2016年伊始,海爾吹響了中國白電領域收購海外巨頭的號角。2016年1月15日,海爾宣布以54億美元收購GE旗下家電業務部門,秒殺此前王健林35億美元買下傳奇影業的那場喧囂,海爾隨即獲得GE家電全部的研發制造能力,以及在美國的9家工廠和遍布全球的物流分銷渠道。
GE出售家電部門的消息早在2014年9月就已經流出,當時報價33億美元,經過一年多的調查,這項交易在2015年12月被美國司法部叫停。隨后GE家電業務重新掛牌出售,美的和海爾共同競購GE家電,歷時3個多月,出價逐漸被抬到50多億美元,美的在最后階段惜敗海爾。54億美元是個什么概念?相當于海爾拿出公司兩年多的凈利潤。
而在格力收到珠海銀隆一紙終止交易函之后,幾乎碾碎了董明珠的“造車夢”。當董小姐通過舉債不斷加碼投資珠海銀隆時,她高呼道,“我董明珠是舉債投資銀隆,有人罵我瘋了。你不僅是把自己的資產做,還要借貸來做。因為我覺得新能源是未來中國和世界在一個起跑線上奔跑的行業,也是中國最大的制造業轉型的一次絕好的機會,所以我愿意賭,我要投!
2016年3月30日,在GE家電業務收購失手后,美的以4.73億美元收購東芝家電業務的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從而獲得40年的東芝品牌全球授權,以及超過5000項的白電相關專利。
買一個東芝就夠了嗎?年報顯示,美的在2015年當時,經營性現金流268億,自有資金649億,加起來900多億!買一個東芝綽綽有余。
拿下東芝只是美的海外掃貨的序幕。2016年及2017年年初,美的又完成了東芝白電、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全球機器人四大家之一的庫卡集團和以色列運動控制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Servotronix的收購。
在歐洲和北美,大公司正在有計劃的退出家電制造,中國企業多年來積累的大規模、高效率依然有成本優勢,中國企業缺少的是品牌,并購正好可以補上短板。
美的華麗的并購名單暗藏玄機。“我們的并購策略很簡單,就是一定不買勞動密集型企業,要買就買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方洪波說。
這樣的策略,讓美的的業務和收入結構產生變化。除了家電這一傳統王牌,未來美的很可能多一張新王牌——汽車制造。眾所周知,庫卡在汽車制造領域相對布局得比較完善。收購了庫卡,又有了以色列企業在運動控制器技術上的加持,美的在未來全球汽車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可達70%。按方洪波的說法,“除了日系車和特斯拉,其他汽車企業的機器人供應將大多被我們占據。”
如果按照這一趨勢下,董明珠眼看著銀隆與自己失之交臂,這幾乎是提前宣告了下一輪鏖戰的束手待斃。
智能的雄心
在大趨勢上,美的絲毫不愿落后,比如叫好不叫座的智能家居,圖像識別、語音控制、APP操控等功能和家電的結合各家都在做,美的也不例外。雖然至今沒找到爆款,但布局和卡位絲毫不能懈怠。方洪波說,未來智能家居的主角將是蘋果和谷歌,或許還會出現比他們更牛的公司,硬件企業很難成為平臺,但美的不能錯過這一波。
尤其這一年,高懸在格力、美的、海爾等空調企業頭上的高庫存經歷多次大促后,空調企業終于可以全身心轉型智能制造。前兩年,受制高庫存,很多時候智能化轉型只是紙上談兵,現在甩掉包袱后,空調市場可能將引來一場智能競賽。
中國企業的激戰,也引起了歐洲制造大國的忐忑。其中備受矚目的美的收購庫卡一案,德國總理默克爾對這起收購表達了罕見的關心。收購期間默克爾曾放話:“德國的任何人都可參與庫卡交易”。在此之前,德國經濟部長公開聲稱希望有德國或歐洲公司對庫卡給出新的收購要約,作為對美的報價的另一選擇。德國政府甚至積極動員西門子等巨頭企,不過大企業們卻反應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