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商湯科技SenseTime獲軟銀中國10億美元投資,估值達到60億美元。商湯科技對此不予置評。據公開資料,商湯科技成立于2014年,公布的融資情況共有6輪,總額超過20億美元。僅在今年,商湯科技已經完成兩輪融資;4月份,阿里巴巴集團領投,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蘇寧聯合向其投資6億美元,商湯科技完成C輪融資;不到一個月,商湯科技便再次宣布完成C+輪6.2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厚樸基金、保利資、高通投資等。
據了解,商湯科技目前的主要業務為計算機視覺技術以及深度學習算法,是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的算法提供商,落地在安防監控、金融、手機、移動互聯網和深度學習芯片五大領域;在核心技術上,主攻人臉識別、視頻監控識別算法、增強現實、文字識別、自動駕駛識別算法和醫療影像識別算法幾項技術。
去年7月,商湯科技CEO徐立曾表示,公司客戶數量超過400個,包括美圖、小咖秀等相機APP,OPPO、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另外商湯還與中國移動合作,在各地的營業廳設置身份驗證系統。
無論這筆資金落地與否,人工智能創企的軍備競爭,商湯科技已遙遙領先。從2014年11月成立至今,商湯科技已經歷9輪融資,除兩筆交易未公開數額外,公布的融資總額超18億美元,且每筆融資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
在軟銀本次或許屬實的投資前,工業機器人維修,商湯科技剛在4月和5月接連完成C輪和C+輪融資,交易金額分別為6億美元和6.2億美元。阿里在C輪以領投者身份入局。
而阿里可能是商湯在人工智能領域競爭的重要變量。7月底,外媒曾報道阿里巴巴將參與曠視科技超6億美元的融資,當時36氪從知情者處確認曠視新一輪融資已敲定,但截至目前曠視還沒官方宣布。不過因為曠視此前曾兩次拿阿里的融資,曠視和商湯屬“同門兄弟”無疑,雙方能在阿里生態里“握手言和”,為金主服務。
當然,商湯也布局了自己的生態,融資所得資金在為商湯筑起AI城墻后,如何將技術產業化落地是它重要用途。為此,機器人維修,商湯公開投資了51VR、禾連健康、蘇寧體育、影譜科技等項目,實際商湯投資得更多。
據報道,庫卡機器人,商湯已投資7個項目,計劃投資的項目還有10多個,包括AI芯片、醫療、物聯網、手機和互聯網、游戲等。似乎凡是能跟AI沾邊的場景應用,商湯都會考察一番。
明星AI企業頻頻拿錢的另一面或許揭露的是殘酷事實,AI技術沒有很好的落地場景,也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億歐智庫發布的《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顯示,在整條AI產業鏈中,中國90%以上AI企業仍在虧損,絕大多數企業年營收不足兩億。
在市場不景氣時,商湯和曠視尚有品牌在,仍有錢可拿,而其余幾千家的中國AI創企的命運就不好說了,沒有后續資金投入,接下來或許就只剩死路一條。此前有市場預計,今年AI行業將迎來一波倒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