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火旺盛的2016年眼看著再有十幾天就將成為回憶,如果找一個關鍵詞來形容這一年,最有代表性的一個詞一定是人工智能(AI)。縱論2016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在獲得高度關注度和對普通用戶洗腦式普及的過程中,庫卡機器人,我們也看到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偽人工智能產品,以及人們過度消費人工智能話題所帶來的疲憊和審丑。
在這樣的狀況下,虎嗅在12月4日的撫摸節(F&M創新節)上,將人工智能話題放在了一個理性的位置上,找了一些并非一味鼓吹人工智能的嘉賓來談人工智能。其中,曾經的百度少帥,現在的物靈科技聯合創始人顧嘉唯,跟我們探討了人工智能該有的樣子充滿靈性,主動給人發起對話,讓人和靈性世界中的機器人共生共存,成為非常好的人機融合的世界。
在一排排彈幕夸他長得帥的過程中,顧嘉唯做了一個17分鐘左右的分享,如果你厭倦了文字,你可以猛戳下面的演講視頻:
如果你覺得流量不夠用,或者討厭騰訊視頻開頭漫長的廣告,你可以看演講全文的文字版:
之前幾次都是代表人工智能行業比較大型的公司微軟和百度,現在代表一個小公司,新成立的一家公司物靈科技,2016年剛成立,希望未來可以像科大訊飛一樣,成為智能行業新的大型的公司。
今天的主題要講講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我們是怎么思考的。
未來人工智能的兩個終點
我們現在很多人每天每時每刻離不開手機,手機一直聯著網,所有的信息都通過手機查看。我自己已經把微信的提醒關掉,因為我根本沒有辦法掌握這些信息,(因為它)無時無刻充斥著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在于移動的生活和每時每刻手機端跟萬物互聯的過程。
那么,我們將走向什么地方,或者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大數據,在我們身邊成為基礎建設,像水電煤一樣鋪設以后,我們會走向什么樣的階段。
上一個時代是移動和互聯,下一個時代我們將面臨的是無處不在的計算。我們將面臨是所有萬物都被智能化的過程,可能我身邊的一杯水、一個投影儀、身邊的沙發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
這里面存在非常大的挑戰。我們這家公司為什么現在成立來做(人工智能)這件事情。我之前花很多的時間在企業的研究院做了非常多的技術研發,當時微軟是5-10年的研發,百度IDL(InstituteofdeepLearning深度學習實驗室)是1-3年的技術研發,嘗試找到對深度學習領域的邊界,然后突破。
我們新做的公司希望看到什么使命?我們希望創造人機共生的世界,制造具有靈性的產品。
今天有很多很多所謂的機器人產品,要不就是兩個腳的、會跳舞的機器人,要不就是長得像蛋一樣的等著講話的機器人,它們背后用的都是科大訊飛等幾家的語音技術,效果方面就會令人非常非常不滿意。我們希望創造有靈性的產品,讓人和靈性世界中的機器人共生共存,成為非常好的人機融合的世界。
人工智能未來有兩個終點,一個終點是賈維斯那樣的、像《Her》電影里的Samantha這樣的OS操作系統,可以幫助人解決很多問題,可以理解為雇了助理,可以幫你解決身邊所有的事情。第二個終點是寵物,或者在身邊可以陪伴你的情感機器人。這兩類的東西不一樣,我們在路徑中推進的時候做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技術如何適應人類?
今天手機發展到這個階段會帶來非常不好的東西,人需要適應它,低著頭看,越來越多地錯過了你與身邊人的交流。
是不是真的應該讓人適應技術,讓人適應科技呢?我們應該做的是,努力讓技術適應人,或者說讓技術隱藏在背后。
原來在之前的兩家公司很多行業分享會講了很多DeepLearning的東西,但我覺得大部分的大眾不在意或者說不喜歡聽這些東西。他們可能更想獲得是,人工智能到底解決什么問題,能帶來什么快樂,幫我們賺了什么錢。
那能不能讓技術藏在背后,用戶可以獲得的是靈性的體驗和有價值的產品?
科技沒有很好的隱藏在背后,而是暴露在人面前,讓人適應它。為什么有今天的狀態,回顧過去這段時間人機交互的發展,最早是基于PC時代的交互;70年代普及,所有人都有電腦以后,人們進入GUI(GraphicalUser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的時代。2006年,喬布斯把人們從固定的狀態帶到了mobile時代,人與人的交互變成了人對玻璃屏幕交互的過程,你的信息再生動、再有情感,都是通過冷冰冰的屏幕交互的。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微軟的四年時間里,一直在努力找的新方式就是NUI(NaturalUserInterface),自然的人機交互的方式。我們通過語音、手勢、觸覺反饋,去創造。你自己就是一個界面,創造自然交互。
現在,語音形式或對話形式的交互,逐漸成為我們這波技術突破最大的領域。但光有語音是不夠的,雙向的多模態交互非常重要,你需要糅合計算機視覺和語音技術等做多模態的、跟物體和身邊已經變成機器人的設備進行對話的方式。
錯過了移動互聯網,不能錯過人工智能創業
從我個人講,我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好的時光。我畢業后直接去了微軟研究院,做5-10年的技術儲備,做了非常多的專利和論文。相反,我有個清華的室友,他畢業了以后去了盛大,現在做了一個有9億用戶的產品,市值20億美金。
我錯過了移動互聯網,但我發現這一波新的機會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有積淀,www.twshmhelmet.com,帶來了新的價值。以前人和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交互通過中間的媒介,大部分來自屏幕,冷冰冰的玻璃。這里面連接的無非就是信息和服務。
人工智能起來之后,新的這波機會我認為有三大塊機會,也是超越App的方式。已經有很多人分享說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機會是非常有限的,人口紅利已經過去。以前是通過提高效率和商業模式的顛覆去創造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機會,下一波來自智能行業的機會一定是由技術革新帶來的,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可穿戴設備,像《Her》電影里的SamanthaOS那樣,成為一種無處不在、伴隨的功能性助理,它有計算機視覺;第二類就是中間所有的硬件都變成機器人;第三類就是裝著四個輪子的機器人無人車。
這個時代我們看到的機會,可能與信息的互動不只是停留在玻璃框中,這是第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第二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基于情境型的對話,基于場景的理解之后,讓機器主動跟你互動,而不是人要先跟它講話喚醒它、發起對話。第三個趨勢是,當無處不在的計算發生后,技術會隱藏在背后,人享受到的服務會更不經意,而不是一定要拿手機解鎖去看信息。第四個大家都很清楚,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身邊這么多的監控攝像頭,對個人數據獲得后一定會有負面的東西,怎么讓公司做數據源的處理,非常重要。
我們看到的IOT,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我們認為AI還是弱人工智能階段的時候,用現在傳統的深度學習方法做的AI算法,很難完成人們預期的智能交互。
人工智能商業化將落在產品經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