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保險融為一體人工智能全面滲透保險業
科技引領金融已成趨勢,而保險科技(InsurTech)作為金融科技(FinTech)的衍生,正在被深度卷入一場科技革新的浪潮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經過幾年的發展,保險科技已從曾經的概念描述發展成為如今服務體驗的重要存在,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借助網絡和手機應用程序收集各種相關數據,進行更準確的風險評估并定價,從而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使業務運營和流程變得更加高效,客戶體驗和滿意度因此得到提升。
科技與保險融為一體共同發展
傳統的保險公司,無論是壽險還是財險都需要不斷尋求突破的就是技術,這也是企業前進的內生動力。
現在用戶的很多行為都被互聯網化了,購買互聯網產品人數的絕對量在增加。但相應的IT投入卻沒有顯著增加,這就造成很多傳統保險企業適應不了互聯網化的業務交易,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所以需要有一些解決方案幫助其完成互聯網上的交易,就是怎樣利用純技術幫其解決問題。眾安科技CEO陳瑋如此解讀眾安科技成立的初衷。
目前的狀況是,每家險企都在奮力拼技術創新,但對于中小公司而言,自己配備技術人員開發系統費用太高,于是很多公司開始向科技公司購進技術產品。而這也恰恰將矛頭指向一個新的問題,互聯網科技公司與保險公司是否會形成競爭關系?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庫卡機器人,保險公司對互聯網公司還是持歡迎態度的,更多的是雙方合作共贏,有些中小險企甚至是大型險企,在技術發展上并沒有很得心應手,他們愿意跟科技公司合作來解決這方面的需求。不過,像中國平安和眾安保險這樣自身擁有科技公司的險企也致力于技術輸出,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競爭。
當科技融入金融,勢必會帶來兩種角色的交匯,但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服務合伙人姚文平認為:金融公司覺得科技公司不可能將其替代,科技公司也不認為它們可以完全替代金融企業。科技公司和金融公司的合作,從金融公司的維度來看,是怎么應用科技公司的平臺、數據來優化自己的服務。而對科技公司來說,通過與金融公司的合作可以幫助它們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其客戶的偏好、習慣,來設計一些原來沒有覆蓋到的產品。
傳統產品正在被科技深度改變
的確,科技正在給金融業發展帶來一種令人驚喜的力量,特別是保險業。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一語道破天機,平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阿里巴巴、騰訊等現代科技企業。
今年5月,螞蟻金服推出的車險分率先打破保險科技領域的沉寂。7月,該公司又研制出定損寶用AI(人工智能)模擬車險定損環節中的人工作業流程,幫助保險公司實現簡單高效的自動定損,圖像定損技術首次在車險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
但傳統保險業的布局也在悄然展開。8月底,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深圳發布車險理賠服務平臺建設計劃,欲借鑒共享經濟的模式,搭建一個面向保險業的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連接保險公司、公估公司等第三方機構以及社會資源,為保險公司及客戶提供包括查勘、快修、零配件供應等系列車險理賠等服務。中保協會長朱進元表示要用滴滴的理念做車險服務。
各大保險公司也紛紛推出基于共享云平臺、AI等保險科技的新產品。9月更是保險科技產品的集中爆發期。9月1日,中國太保智能保險顧問阿爾法保險正式上線;9月6日,中國平安首發智能保險云,推出智能認證、智能閃賠;同日,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事故車定損云平臺上線、人保財險打造智能人傷云平臺并對行業開放;9月19日,眾安科技聯合國元農業保險等多家企業推出步步雞品牌,并在安徽壽縣茶庵鎮落地金融科技養殖。科技正在緊鑼密鼓地迅速改變著傳統保險產品。
AI技術成為服務體驗升級新寵
在眾多項技術中,人工智能勢不可擋,放眼保險客服領域,AI技術的應用正引發一場資源和人才的連鎖反應。
AI技術在保險企業的應用要追溯到2016年4月,弘康人壽在業內首次引入人臉識別技術,通過后臺將客戶身份證照片與公安部下轄的身份證認證中心照片進行智能比對,用以替代人工認證,從而將保全服務智能化。此后,又有多家險企紛紛在人工智能上大做文章。
眾所周知,智能客服可大幅度減少重復性的人力工作,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信息流轉效率與準確度。還能通過大數據,自動識別各項工作場景中的風險,對保險操作風險進行積極的管理,提升服務時效。不僅如此,當智能客服解決更多的基礎性問題后,人工客服將有更多的精力、以更專業的能力服務客戶。
然而,正如機器人會不會取代人類從事各項勞動的疑問一樣,也有人會產生如若未來人工智能廣泛運用于保險業的客服領域,客服人員會不會失業?這樣的擔憂。對此,一位險企呼叫中心的負責人表示:人工智能客服是一大趨勢,普遍推廣還需要較長的過程,部分標準化的客服內容可能會替代人工,但情感的維系、客戶關系的維護,人人對話比人機對話的客戶體驗度更好。
事實上,目前險企呼叫中心普遍面臨著招人難、管人難的問題。人工智能的運用可有效幫助險企解決這一痛點。瑞銀發布的報告認為,到2025年,保險科技可能為亞洲保險行業每年節省約3000億美元的成本。在市場競爭下,預期亞洲保險公司的總體利潤每年仍將增長約550億美元。保險公司將會把省下來的大部分成本回饋到消費者的服務體驗層面,這也是科技給人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